再和补庵新正三日同往山中值顾宪副 - 明,施渐

孟月逢春早,时芳欲满林。
偶同长者席,况似谷中音。
斜日下清磬,高云过客襟。
回舟傍微月,犹听隔溪吟。
这首诗的主题是“孟月逢春早,时芳欲满林”,通过描绘春天的早来和满林的春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感激。 首联“孟月逢春早,时芳欲满林”,直接点明时间——孟月,也就是农历正月,是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也即是“逢春早”。而“时芳欲满林”则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已经在林间弥漫,树木花草即将绽放的景象。这两句诗为读者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满溢的活力。 颔联“偶同长者席,况似谷中音”,诗人表达了自己在长者席上偶然相遇的喜悦,这种感觉就像在幽静的谷中听到了美妙的声音。这里的“长者席”可以理解为有德行和智慧的长者,诗人与他们的相遇像是生命中的一份礼物。而“谷中音”则可以理解为自然的声音,诗人被大自然的声音所感动,感到欣喜和感激。 颈联“斜日下清磬,高云过客襟”,描绘了寺庙的景象,斜阳下清磬悠扬,高云掠过游子衣襟。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静谧和云影的动态,进一步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激。 尾联“回舟傍微月,犹听隔溪吟”,诗人用“回舟傍微月”来表达自己愿意在微弱的月光下回到家中,而“犹听隔溪吟”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怀念。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感激,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优美的语言,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富有诗意又具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