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曲江 -
唐,喻坦之
误入杏花尘,晴江一看春。
菰蒲虽似越,骨肉且非秦。
曲岸藏翘鹭,垂杨拂跃鳞。
徒怜汀草色,未是醉眠人。
这首诗《误入杏花尘,晴江一看春》以其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引入了一片春天的杏花盛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杏花盛开的季节,以及阳光照耀下江水的美丽。
“误入杏花尘,晴江一看春”这两句诗,首先以“误入”一词,表达了诗人的无意间闯入,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仙境,充满了惊喜和意外。而“晴江一看春”则直接描绘了诗人看到晴空下江水清澈、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春天的气息。
“菰蒲虽似越,骨肉且非秦”这两句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他将菰蒲与越地相比,看似在赞美菰蒲的美丽,但实际上却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于骨肉亲情的无奈感慨。这里的“秦”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故乡或亲人所在的地方,而“骨肉且非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亲人的思念和远离故乡的无奈。
“曲岸藏翘鹭,垂杨拂跃鳞”这两句诗继续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用“曲岸”和“垂杨”等意象,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水乡风光。而“翘鹭”和“跃鳞”的描绘,则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充满了生机。
最后,“徒怜汀草色,未是醉眠人”这两句诗,诗人表达了对汀草的喜爱和对醉眠人的失望。这里的“汀草”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而“未是醉眠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却无法满足自己需求的无奈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春天的杏花盛景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中。诗人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事物无法满足自己需求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