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畏轩 - 宋,郑伯熊

树蕙余百亩,世兰当路岐。
清风一披拂,香气无不之。
纫为楚累佩,辱我幽靓姿。
小草生润底,雨露无恩私。
不入儿女玩,岁晚得自持。
所以古君子,清德畏人知。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环境中各种花卉的形象和特点,通过对花卉的赞美和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清廉高洁品质的崇敬和追求。 首联“树蕙余百亩,世兰当路岐”描绘了诗人家中有百亩的树蕙,这是一种珍贵的花卉,代表着诗人高尚的品德和独特的个性。而“世兰”则指的是路边的杂草,这些杂草虽然随处可见,但却妨碍着道路的畅通,象征着那些平庸、自私的人。 颔联“清风一披拂,香气无不之”描绘了树蕙的香气随风飘散,无远弗届,表达了诗人对清廉高洁品质的追求。这里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就是那棵树蕙,不畏风雨,散发着清新的香气。 颈联“纫为楚累佩,辱我幽靓姿”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廉高洁品质的自我期许。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楚国的屈原一样,佩上树蕙的花瓣,不受世俗的玷污,保持自己的高洁。 尾联“小草生润底,雨露无恩私”则是对那些不被人重视、不被赏识的小草的赞美。这些小草虽然生长在湿润的地方,但它们并不因为得到了雨露的恩赐就自满自足,而是继续努力生长,追求更高的境界。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廉高洁品质的坚持和执着。 最后一句“所以古君子,清德畏人知”是对整首诗主题的总结。诗人希望自己和那些追求清廉高洁品质的人能够像古人一样,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节操,并且这种品德是需要有所畏的,也就是有所约束和规范。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畏人知”,也就是让人敬畏和钦佩。 整首诗通过对树蕙等花卉形象的描绘和对小草等小生命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廉高洁品质的崇敬和追求,同时也展现出了诗人自己的个性和人格魅力。在阅读这首诗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成长的渴望,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那些拥有高尚品德和节操的人的敬仰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