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不见昭阳宫内柳 - 宋,许庭

不见昭阳宫内柳,黄金齐拈轻柔。
东君昨夜到皇州。
玉阶金井,无处不风流。
怅望翠华春欲暮,六宫都锁春愁。
暖风吹动绣帘钩。
飞花委地,时转玉香球。
这是一首描写后宫佳丽思念皇帝的诗。 首句“不见昭阳宫内柳”,借用汉代赵飞燕故事,点明皇宫中“柳”已不在,暗指皇帝未归。接以“黄金拈轻柔”,即那些留下来宫女们的普遍特点,身材轻盈,肌肤柔嫩,暗合题目所涉的春柳、嫩柳,即用对春柳之纤弱娇柔的身姿勾画后宫女子们的形貌。一个“拈”字用得妙绝,分外传神地勾画出其若无纤指之轻柔便不能拈物,而如此纤弱之身犹需侍奉左右,其辛酸处自不待言。 次句点明“东君昨夜到皇州”。“东君”即春神,这里又暗指皇帝。“黄金”两句赞扬皇帝对故都旧宫中佳丽的眷念不忘。此处并非直言,而是以春柳之易逝、金柳之轻柔来暗示宫女们容颜易老、年华易谢的短暂光阴和难以把握的命运。因此说,“东君昨夜到皇州”之后却未见皇恩浩荡、雨露均沾。尽管许多宫女还翘望着皇帝的到来,但却只感到青春难再、岁月蹉跎。“怅望”一语包含了多少甘辛和感慨!“玉阶金井,无处不风流”是对那些仍然在宫禁中的佳丽们的描绘。但这些佳人丽质之所以能够如此风流俊俏,正说明了皇帝并没有给予她们以应有的眷顾和恩泽。这无形中反衬出离宫去院的宫女的美丽和青春在何处?这也更加强烈地唤起了留者们的愁思和盼望。 下阕以“怅望翠华春欲暮”直接点出这些宫女们所抱有的深沉幽思。“春欲暮”不仅表明季节时令已届暮春,而且意味着这些宫女们的青春美质已经到了“日暮黄昏”的未归时刻。由于前之种种描绘,已充分表现出她们心灵上所遭受的凌践迫害,所以这里的“怅望”实蕴含着无穷的怨愤。“六宫都锁春愁”一语承上启下,直接将笔触指向宫女们的心绪,道破题旨。“六宫”本指后妃居所,但一般用以借指皇后及嫔妃们。“都锁春愁”四字写得深蕴细腻,从虚处将六宫佳丽因思念皇帝而产生的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情惟有等待皇帝归来方能解脱,然而遥遥无期,六宫佳丽只得怅然若失、百无聊赖。“暖风吹动绣帘钩”,这里借用“暖风”一词烘托宫中百无聊赖的氛围,以“绣帘钩”间接写佳丽们的风流标致和如云的长发。“飞花委地,时转玉香球”一联与前一句互相呼应应和衬托。细看来花之飘落恰似宫人零落之身世,轻如柔柳而无柳之归宿;故这里似含有哀怨或隐忧之意在。“转”、“香球”则直接借喻花片飞舞似佳人轻盈之步履,若佳人时转玉香球般地娇媚风流。此联熔景语、情语、意语为一体,别具情韵,耐人寻味。 此诗把深隐在宫女心灵中的欢乐和幽怨糅合在细致入微的景物描写之中。整个构思巧妙而含蓄。读者仅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和一个悲愁苦闷的宫廷并存共生的气氛;整个诗篇将心灵深处与外在环境的交融、情感的哀怨与欢畅的变幻交织其中。正是在这种含蓄深蕴的艺术表现中透露出作者的情感的纤微与敏锐。 这首诗用词设色上虽未刻意求新,但语言自然流利、婉转传神;结构布局上亦疏密相间、缓急有致;而情韵深长、姿态摇曳更属诗篇之特色。这些都显示出作者艺术上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