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达西堂 - 宋,薛师石

却罢住山缘,归来又十年。
自知身是妄,常道钵休传。
塔路修来直,纱灯影处圆。
与吾相对坐,语嘿尽通神。
这首诗《却罢住山缘,归来又十年。自知身是妄,常道钵休传。塔路修来直,纱灯影处圆。与吾相对坐,语嘿尽通神。》是一首描绘修行生活的诗,它通过描绘诗人在山中修行十年后归来,以及他与佛钵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却罢住山缘,归来又十年。”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修行经历。他放弃了在山中的修行,回到了世俗生活,这可能意味着他经历了某种转变或领悟,使他意识到修行的本质并非生活的全部,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自知身是妄,常道钵休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自我认知和对修行的理解。他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是虚妄的,而佛钵的传承则是修行的一部分。这表明他已不再执着于自我,而是将注意力转向了修行和佛钵的传承。 “塔路修来直,纱灯影处圆。”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他描述了修行的道路是直的,而纱灯下的影子则是圆的。这可能意味着他在修行中找到了真理和智慧,而这种真理和智慧就像一个圆形的影子一样,清晰可见。 最后,“与吾相对坐,语嘿尽通神。”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与佛钵的对话场景。他坐在那里与佛钵相对而坐,通过沉默和静默的方式,他似乎与佛钵交流并领悟了其中的智慧和神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的转变和领悟,表达了他对修行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描绘他在山中的修行、回归世俗生活、与佛钵的对话等场景,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对生活和修行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可能对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修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