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城南薛烈妇冢 -
明,沈愚
马鞍山南湓渎西,凄凉孤冢临荒蹊。
行人借问白头姥,云是东邻小吏妻。
良人犯法因贪墨,京府差官受驱迫。
瞥然见此花娉婷,辄起狂心势相逼。
贞白之身岂可污,分甘苦乐随其夫。
宁为天边失群雁,肯学水面双飞凫。
发愤捐躯自经死,烈烈英风有如此。
叹息人间儿女曹,刚肠绝胜奇男子。
百年过眼成匆匆,感今怀古情无穷。
苍苔怨骨斜阳里,粉阁遗基蔓草中。
圣朝褒恤谁曾举,青史芳名未收取。
君不见从来埋没知几人,何独区区薛家女。
这首诗是作者借咏史怀古感怀身世之作。通过对一个普通家庭妇女宁死不辱、刚烈之举的赞扬,表现了对忠贞刚烈之士的敬仰之情。开头“马鞍山南湓渎西,凄凉孤冢临荒蹊”二句,交代马鞍山、湓渎及诗中所述的孤冢荒蹊所在地的位置,勾勒了一个荒僻、凄凉孤寂的环境。以下即专咏孤冢中埋葬的这位女子。“行人借问白头姥,云是东邻小吏妻”,叙述这位女子生前的事迹。接着便用“良人犯法因贪墨,京府差官受驱迫”两句指出这位女子悲剧的原因,是封建社会贪赃枉法的官僚统治所致。作者对贪官污吏表示了深切的憎恶,对受迫害致死者寄寓了哀怜之情。
“瞥然见此花娉婷,辄起狂心势相逼”四句,写这位女子死后化为了花,骨气凛然。这位花中精灵向对她有情意的百花说:“贞白之身岂可污?分甘苦乐随其夫”,其志节显见于辞。既赞其志节,则不忍此花之娉婷委靡于恶土。“宁为天边失群雁,肯学水面双飞凫”二句,以雁在水天相接处失去,凫双双而戏于水面来比喻她宁愿牺牲自己洁身自好的决心,表现了这位女子的高尚品质。“发愤捐躯自经死,烈烈英风有如此”,总结全诗所赞扬的这位女子虽死犹生,她的英名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接着诗人从古到今浩叹知己甚少,“叹息人间儿女曹”又与前句连在一起,把这种叹息抒发得更加强烈。儿女尚且如此,更不必说那些伤风败俗的世人了。
“百年过客成匆匆,感今怀古情无穷”承上二句而来。这里暗扣浦注贤在文天祥庙前竖碑一事,指出自古到今可称忠臣义士寥若晨星,由于满清占据着朝政,自己远在江南无处申诉满腔悲愤,只有将一腔热血喷洒在砚田之上。最后二句照应篇题“薛家女”,又写到自己:“君不见从来埋没知几人,何独区区薛家女”。作者慨叹像薛家女这样的忠臣义士是太少了,像区区这样的刚肠绝胜的男子是不多见的。薛家女的刚肠与文天祥的浩气是千秋不朽的。
这首诗以古为鉴,借以自况。作者对薛家女的赞扬,实际上是借以鞭挞那些贪官污吏和卖身求荣、奴颜婢膝之徒。同时对那些刚肠侠骨的男子也表示了无限的敬仰之情。这首诗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文字凝炼;中间用赋笔写得有条不紊;用典贴切自然;语言清新流畅。这些都是作者诗歌的特色。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很成功。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比喻等。作者对仗工整,如“凄凉孤冢临荒蹊”与“寂寞潮声护钓矶”;诗句“百年过客成匆匆”与“千古江山今古同”;“青史芳名未收取”与“英名盖世争多少”等都是工整的对仗。此外还运用了铺陈夸张等手法来加强诗的渲染能力。整首诗情真意切、动人心魄,使读者感到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水乳交融般地汇合在一起。它使我们懂得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感人的;假恶丑同样具有这种力量和感召力。读过此诗之后我们对这两方面的道理会有更深切的体悟。
此外,《怀古》一文亦被选入《三笑》。总之,《三笑》一书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好书。虽然书中也间杂着一些荒诞情节和幽默噱头;但它对社会现实的鄙夷和不满;对忠诚善良、见义勇为者的赞扬;对纯真爱情的讴歌;对正义和邪恶、忠奸斗争的热情讴歌;都使它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教育作用。此外书中清新流畅的语言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可以说《三笑》一书丰富了明清小说的宝库,也为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男女提供了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