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刘夔咏茱萸 -
宋,程琳
秋风台上起高歌,把酒看花意已多。
屈轶不生神豸死,结茱为佩欲如何。
这首诗是借凭吊古人以自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首句“秋风台上起高歌”,起笔之处,便给读者勾勒出一个萧瑟凄清的场景。诗人登临凭吊古时圣贤,抚今思照当今人事,不禁悲从中来,临风高歌。一个“起”字,一个“高”字,将诗人凄清悲凉的心境,登高临远、满怀忧愤之情喷泄而出,令其满腹牢落,劈头便想倾吐,一下子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
“把酒看花意已多”,是对首句高歌的有力呼应。从喝酒赏花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心地是多么善良、宽旷。喝酒、赏花是一件颇富诗意的事情,诗人想得真周到。但此事对于满怀愁苦的诗人来说,只不过是聊以自遣而已,因为花开花落,春光难久,花事已过,兴味索然。
“屈轶不生神豸死”中,“屈轶”是一种能辨别忠邪的草,“神豸”是獬豸这种神兽,它性刚能辨曲直。封建社会多用它来象征政治清明。现在这两种东西都不存在了,“神豸”既死,“屈轶”亦无,世途险恶可想而知。所以说它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政治的险恶。这是对当时的统治者乃至诗人自己的规劝,却无法引起他们的重视。面对这一切,“结茱为佩欲如何?”在这个问题面前,诗人自问自答。佩茱萸囊的风俗相传为辟邪祛灾,“屈轶不生神豸死”,无人仗义执言去为民请命作排难之宾客,结茱萸囊这种行为便无可奈何。“如何”,可想而知没有办法。其中“结”字写得极妙,一是言把茱萸装在袋里,系在腰间;二是叹息自己的内心不免纠结缠绕着忧愤之情。
这首诗中借秋风、屈轶、神豸、茱萸等意象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慨。整首诗语言凝练,含义深刻,寓意深远。最后两句尤为精彩,通过“结茱为佩欲如何”这一反问,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奈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读来令人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