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天台道中 - 元,吴景奎

翠逼篮舆,天台路、树迷烟际。
襟袖冷、朔风初定,露华才坠。
珠斗横空孤嶂远,金波摇月寒潭碎。
问刘郎、采药遇神仙,知何地。
终不负,风云志。
还有待,江山意。
想琐窗应念,故人归去。
翠羽梅花山下梦,青衫枫叶江头泪。
算邮亭、一曲好姻缘,何时会。
这是一首词,词中描绘了作者在游历天台山时所见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和决心。 “翠逼篮舆,天台路、树迷烟际。”开篇几句就描绘出天台山的秀美风光。“翠逼篮舆”,着一“逼”字,形象生动,对仗工整,写出了山色鲜亮,仿佛近身撩拨,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树迷烟际”,写出了高入云天的林木深处,云雾缭绕,使人莫辨烟云。这是对天台山总印象的勾勒,背景宏大而意境疏淡。 “襟袖冷、朔风初定,露华才滴。”天台山位于台州与绍兴地区,正值由北向南急剧变化的冬季初历,“朔风”句写出初冬特有景象。“冷”,一语双关,既写天气的寒冷,又写内心的感情。然而寒冷并没有扼制住“襟袖”中感情的涌动,词人仍然敞开心扉去感受自然。紧接着,“珠斗横空孤嶂远,金波摇(一作涌)月寒潭碎”两句写出了极为深邃的空间感。“孤嶂”指天台山主峰。此言词人伫立在山顶孤峰之上,翘首仰望,只见天际银河横空,远处的天台山峰顶犹如一座顶天立地的金山,随着月亮渐渐升高,那巍峨的天台山仿佛正在撼动天宇的巨波使高山动摇。在这一幅天然图画中,时间因素以特写的形式突现出来。“寒潭碎”三字写月光的闪烁不定。这一句给人的感觉决不只是月光的明朗,而且是对高峻的华山人的清醒认识。 下阕。“问刘郎、采药遇神仙,知何地。”在描绘了无边的自然景色后词人把笔锋转向自己。“问刘郎”表明词人本来的身份就是一位有志于追求真理的青年。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词人早年的磊落情怀。“终不负、风云志。”“风云志”,即一腔抱负,亦即词开头所写的“天台路”便是词人追求理想境界的动力。“还有待、江山意。”“江山意”,就是执着于对生活对理想的追求。 下句由眼前的天台山联想到故乡江山的情思。由写景过渡到抒情。“想琐窗应念,故人归去。”这是想象中的情景:那富有情韵的天台山,锁着不少浪漫的绮丽的幻想,“想琐窗应念”即想自己的心上人也一定在想着此情此景。此刻正是“佳期怅望何处寻!”,“想旧湾流水泊乌巾”,“算邮亭一曲好姻缘,何时会。”几经辗转反复之后,词人终于又下定决心相信前方的路标正是他所向往的充满幸福的彼岸。 这首词把思想感情熔铸于雄奇的自然景物之中 ,以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操和豪迈的胸襟。通篇气势雄浑 ,境界开阔 ,明朗而奔放 ,正如沈祥龙所评:“词意之健 ,亦笔力之健也。”同时可以看出 ,作者已将此行的目的——重访前遇刘晨之处 ,也一并融入了这壮丽的景象之中。通篇既不失雄丽高举的北词风格 ,又有潇洒流走的南词情韵。实为词品兼优之作。从这一点来说这首词确实是宋词中的佳作。 至于结尾的运用反问句更能使人印象深刻并值得反复玩味,“算邮亭一曲好姻缘,何时会。”此句有力地表达出作者坚实的自信以及坚定的意志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优美的游仙词作,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表现出作者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无论从哪个角度来欣赏这首词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