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秀亭 -
宋,罗知古
亭下波光亭外山,高低融泄照人寒。
最宜风月虚明夜,不著秋毫眼界宽。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亭下波光粼粼的湖面和亭外高低错落的群山,以及在宁静的夜晚中,没有一丝杂质的广阔视野。
首句“亭下波光亭外山,高低融泄照人寒”,诗人首先描绘了亭下波光粼粼的湖面和亭外高低错落的群山。这里的“亭下波光”和“亭外山”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着湖光山色的美丽。而“高低融泄”则形象地描绘了群山的连绵起伏,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故事。同时,“照人寒”三字又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清冷之感,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
“最宜风月虚明夜,不著秋毫眼界宽”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风月无边的夜晚的赞美之情。在这样宁静的夜晚,没有一丝杂质,视野开阔,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诗人通过“不著秋毫眼界宽”这一表述,强调了开阔视野对于心灵舒缓、放松的重要性。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通过描绘湖光山色和风月无边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开阔视野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愉悦。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美景和开阔视野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湖光山色和风月无边的夜晚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心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