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褐 -
唐,郑谷
闲披短褐杖山藤,头不是僧心是僧。
坐睡觉来清夜半,芭蕉影动道场灯。
这首诗《闲披短褐杖山藤,头不是僧心是僧。坐睡觉来清夜半,芭蕉影动道场灯。》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和深远的意境吸引了读者的目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闲披短褐杖山藤”,诗人以一个轻松闲适的姿态出现在画面中,身披简陋的短褐,手拄山藤,显得那么悠然自得。这一句为后文的展开奠定了基础,诗人似乎在向读者展示一个自由自在的隐者形象。
“头不是僧”一句,诗人打破了常规的写法,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描述自己已经出家为僧,而他偏偏说自己的头不是僧头,也就是说他还是一个和尚,但保留了一颗作为人的心。这样写,无疑增加了诗的张力,使诗的内涵更加丰富。
“坐睡觉来清夜半”中的“睡觉”一词,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由醒入睡、再由睡醒来的过程,而“清夜半”则烘托了深夜的静寂,使读者更易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一句“芭蕉影动道场灯”,以景结情,意象鲜明。在静夜里,芭蕉叶动的影子与道场的灯火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在。这里的“芭蕉”与“道场灯”可能寓示着生活的纷乱与寂静两种世界的对照,而诗人在这两种世界之间游刃有余,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和淡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一个悠然自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深远的意境和意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