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 唐,姚合

县去帝城远,为官与隐齐。
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
绕舍惟藤架,侵阶是药畦。
更师嵇叔夜,不拟作书题。
方拙天然性,为官是事疏。
惟寻向山路,不寄入城书。
因病多收药,缘餐学钓鱼。
养身成好事,此外更空虚。
微官如马足,只是在泥尘。
到处贫随我,终年老趁人。
簿书销眼力,杯酒耗心神。
早作归休计,深居养此身。
簿书多不会,薄俸亦难销。
醉卧慵开眼,闲行懒系腰。
移花兼蝶至,买石得云饶。
且自心中乐,从他笑寂寥。
晓钟惊睡觉,事事便相关。
小市柴薪贵,贫家砧杵闲。
读书多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了对自然、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远离帝都的乡村生活,与隐居生活相协调。他骑着山鹿,放马自由,与野禽共栖,表现出他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他的住所周围种满了藤架和药畦,表现出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健康的关注。 其次,诗人对嵇叔夜的崇敬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向往。他不愿写书题字,而是遵循自己的本性,探寻山路,并避免寄送入城的书信。此外,他经常生病,喜欢采药、钓鱼,这些都是对身体健康和自然的关注。 第三,诗人表达了对微官的厌恶,他认为微官像马足一样在泥尘中奔波,没有任何意义。他对簿书、杯酒感到厌倦,想要退休归隐,享受自然的生活。 最后,诗人对早晨的觉醒、小市柴薪的昂贵、贫家砧杵的闲暇、读书的乐趣等乡村生活的描述,也表现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健康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的厌恶。诗人的情感真挚,生活态度自然朴素,表现出了他内心的宁静和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