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 -
唐,
支公已寂灭,影塔山上古。
更有真僧来,道场救诸苦。
一承微妙法,寓宿清净土。
身心能自观,色相了无取。
森森松映月,漠漠云近户。
岭外飞电明,夜来前山雨。
然灯见栖鸽,作礼闻信鼓。
晓霁南轩开,秋华净天宇。
愿言出世尘,谢尔申及甫。
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寂灭的和尚的影子,他的真僧来到道场,救诸苦,传授微妙的法,寓宿清净土,身心能自观,色相了无取。松树映月,云近户,岭外飞电明,夜来前山雨。然灯见栖鸽,作礼闻信鼓。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愿出世尘,谢尔申及甫的心愿。
诗人通过描写真僧的影子,暗示了一个人的寂灭和涅槃,他是一个修行得道的人,来到道场救诸苦,传授微妙的法,寓宿清净土。这种描述表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超然境界,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安慰和启示。
诗人还通过描绘环境来衬托真僧的形象。松树映月、云近户等景象,表现出一种清净、祥和的气氛,这与真僧的形象相得益彰。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电明、雨声等自然现象,表现出一种神秘、奇异的气氛,进一步增强了真僧的形象。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愿出世尘的心愿,这是他对于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于超脱的向往。这种情感表达得非常真挚和强烈,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寂灭的真僧、清净的环境和神秘的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的向往和对于尘世生活的厌倦。这种情感表达得非常真挚和强烈,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