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宿临安净土寺 - 宋,并叙

四方清净居,多被僧所占。
既无世俗营,百事得丰赡。
家居每纷薄,奉养出寒欠。
昔年旅东都,局促吁已厌。
城西近精庐,长老时一觇。
每来获所求,食饱山茶酽。
尘埃就汤沐,垢腻脱巾韂。
不知禅味深,但取饥肠餍。
京城苦烦溷,物景费治染。
吴都况清华,观刹吐光艳。
石矼度空阔,泉溜泻深堑。
经过未足多,终老应长歉。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于僧人所居住的清净地方的赞美,以及对于城市生活的繁琐和污浊的批评。诗中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安详的僧人所居之地,与城市生活的繁忙和混乱形成鲜明对比。 首段开始,诗人表达了对清净地方的向往,并指出许多僧人所占用的地方正是这样的净土。接着,诗人描述了在这个地方,人们无需为世俗琐事所困扰,生活得丰盛而富足。然而,诗人也指出了在家生活的一些问题,如家庭琐事和经济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僧人的供养。 接着,诗人回忆起他在东都的经历,那里的生活让他感到局促不安。他转向城西附近的精庐,那里的长老常常给予他所需的东西,让他吃得饱饱的。在这里,他可以洗浴、清洁,享受清净的生活。然而,诗人也意识到他对这种生活理解不够深入,只是简单地满足于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禅的深意。 然后,诗人转向了京城的生活,那里的繁琐和混乱让他感到苦闷。相比之下,吴都的清华让他更加向往,寺庙的景象如同吐露出光芒一般。在这里,诗人描绘了石矼、泉流的壮丽景色,但这些景色的美丽还不足以弥补城市生活的不足。 最后,诗人表达了他对于长久的清净生活的期待,他希望能够在这里度过余生,尽管这里的生活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远离尘嚣的僧人所居之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生活的批评。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