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 - 元,傅若金

乱峰如剑不知名,篁竹萧萧送驿程。
转粟未休漓水役,负戈犹发夜郎兵。
百蛮日落朱旗暗,九岭风来画角清。
空使腐儒多感慨,西南群盗几时平?
这是唐朝诗人齐己的《寓居蒙溪之上,怀报恩寺旧游》。此诗抒发了对过去游览之地的怀念及对动乱时局的忧虑。以下是我对此诗的赏析: 首联“乱峰如剑不知名,篁竹萧萧送驿程”,描绘了蒙溪边的山峰众多且高峻,难以辨识各自的名字,然而这些山峰并没有阻止传递公文的邮驿车骑,反而被青竹翠竹掩映,形成一种悠扬的诗情。这两句借自然之景寓含了诗人对过去游历过的报恩寺所在地的怀念,对僧院安宁、世俗纷扰的今昔对比的感慨。 颔联“转粟未休漓水役,负戈犹发夜郎兵”,由写景转入叙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矛盾深重,国家兵役负担沉重,军队频繁调动,社会经济负担沉重,民众生活困苦。这两句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深刻揭示。 颈联“百蛮日落朱旗暗,九岭风来画角清”,转而描写战场的情景,百蛮的山岭在日落时分显得一片昏暗,号角声清晰传入诗人耳中。这凄凉的场景中寄寓了诗人对动乱时局的感慨,国家将士作战沙场,但结局难以预料,流露出作者对战事的深深忧虑。 尾联“空使腐儒多感慨,西南群盗几时平?”诗人感叹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无法施展,只能面对动乱时局而无可奈何。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深深忧虑,西南地区的盗贼何时才能平定?这一问充满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乱峰、篁竹、驿程、战场的景象,以及作者自身的感慨和忧虑,表达了对动乱时局的深深忧虑和对过去游历之地的怀念。同时,诗中也寄寓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