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修篁翠葆人家 -
宋,吴泳
修篁翠葆人家,分明水槛光中住。
就中得要,危亭瞰渌,小桥当路。
一榻桃笙,半窗竹简,清凉如许。
纵武陵佳丽,若耶深窈,那得似、双溪趣。
一夜檐花落枕,想鱼天、涨痕新露。
多君唤我,扫花作晚,解衣逃暑。
脍切银丝,酒招玉友,曲歌金缕。
愿张郎,长与莲花相似,朝朝暮暮。
这首词抒发了暑天幽居的清爽乐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雍容闲雅的气度。
词一开始“修篁翠葆人家,分明水槛光中住”二句,首先描绘出如画一般的景色,郁郁葱葱的竹林上,飘扬着绿色的栏杆,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美的意境。“分明水槛光中住”一句,将水槛比作居住在翠竹茂林之中,不仅表现了环境的幽美,而且暗示出住人的身份和心境的怡然自得。
接下来“就中得要,危亭瞰渌,小桥当路”三句,具体描绘了亭台、小桥、绿水等景物。“就中”即其中也,说明所描绘的景物乃以上环境的中心部分。“瞰渌”,即俯视碧绿的池水,这里包含有观赏、欣赏的意思。“小桥当路”,是突出此亭之位置,它正好位于绿水环绕的小桥旁边。由于有以上精心的描绘,便为下片的“一榻桃笙,半窗竹简,清凉如许”三句伏下笔势。“一榻桃笙”是作者所睡的环境。“桃笙”,是一种用桃木加工制成的席子,因它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所以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儿女英雄传》说:“惟是乎床第之安,不藉他物,则桃笙竹簟。”由此可知,“一榻桃笙”是极其凉爽舒适的生活环境。
“半窗竹简”,写室内之清幽。“竹简”二字不仅写出竹子本身的高雅气质,而且竹影筛漏,如梦如幻,令人陶醉。由于有前面这些细致的描写,便为整首词定下了幽雅的基调。至此已转而写到暑天的炎热了。但是作者却巧妙地避开了俗物,转而以另外方式加以表达:“纵武陵佳丽,若邪深窈,那得似、双溪趣。”四句。这里化用东晋谢灵运《登池上楼》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意,而加上了“纵武陵”和“那得似”三字,便由写景而巧妙地过渡到议论上来,从而抒发了作者对优美宁静的居所的喜爱之情。接着“一夜檐花落枕,想鱼天、涨痕新露”二句又写出了对这一环境的由衷感慨。夜晚花落入眠之后,想到外面的世界已涨潮新露,而这里却是一片宁静。
“多君唤我,扫花作晚,解衣逃暑”三句承上而来,写作者由赏花纳凉进一步地想到既然天凉该扫花以待夜了。于是解衣逃暑以度过炎热的夜晚。这几句写得极为生动形象刻画出词人此时此刻怡然自得的神态和心情。至此作者笔锋一转,“脍切银丝,酒招玉友,曲歌金缕。”写与友人一起喝酒唱歌的情景。“脍切银丝”,形容细如银丝的鱼肉。“曲歌金缕”,指唱《金缕曲》。这三句不仅进一步写出在优美环境中怡然自得的人们生活乐趣。同时又照映了以上所写的一系列景物。最后“愿张郎、长与莲花相似”二句是一个圆满的结束。“张郎”,这个幽雅的居处的主人。这里以“张郎”自比“愿张郎长与莲花相似”,言外之意是说只有到了这里才与我的理想环境相接近。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之情。
这首词在写作上颇具特色。首先在结构上它显得非常完整。词人通过对优美宁静的环境的描写和与现实生活情景的结合处处体现出作者的主观感情。其次在语言上清新脱俗不落俗套。全词多处运用叠字叠句既显得整齐美观又显得生动形象。如“一榻桃笙,半窗竹简”、“就中得要”、“一夜檐花落枕”等句式不仅使全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又显得清新自然美妙悦耳。最后在表现方法上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以突出意境之美。如“一亭”“一桥”“一榻”“一窗”“半”等数量词的运用既突出强调了主体又使词境丰富多采具有诗的节奏美和画意美。
综上所述可见这首词情景交融表现出浓郁的诗意和清幽之美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