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前守李公亭 -
宋,鲍粹
李公亭即鲍公亭,何事因仍旧日名。
官守二年如过客,风流千古是虚名。
扪萝缭绕寻新径,隔水微茫认故城。
陵谷变迁君莫问,此中气象转分明。
这首诗的题目是《重过李公亭》,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一首怀古之作,作者在重游李公亭后,对亭子的变迁和历史进行了思考。
首联“李公亭即鲍公亭,何事因仍旧日名”,直接点明李公亭原本是鲍公亭,但如今却改为了李公亭,作者对此表示不解,为何要改变亭子的原名。这一联通过疑问句表达了作者的困惑,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亭子历史和变迁的想象。
颔联“官守二年如过客,风流千古是虚名”表达了作者对李公亭主人(可能是官员)的看法。作者认为,主人只是暂时在这里做官,停留时间短暂,感觉就像过客一样。然而,李公亭的风流千古名声却流传了下来。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他认为亭子的历史价值超越了主人的官职地位。
颈联“扪萝缭绕寻新径,隔水微茫认故城”描绘了作者重游李公亭的情景。他攀援着萝藤寻找新开辟的小路,隔着水雾蒙蒙的河面辨认过去的城池。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李公亭的深情。
尾联“陵谷变迁君莫问,此中气象转分明”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态度。他认为不必追问陵谷的变迁,因为变迁中蕴含的历史气象反而更加分明。这一联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肯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李公亭的历史和变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