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曾唱牡丹留客饮 - 宋,晁补之

曾唱牡丹留客饮,明年何处相逢。
忽惊鹊起落悟桐。
绿荷多少恨,回首背西风。


莫叹今宵身是客,一尊未晓犹同。
此身应以去来鸿。
江湖春水阔,归梦故园中。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之作,表现了作者的伤别之情和对友人的祝愿。 首句“曾唱牡丹留客饮”写友人像《武林旧事》中所载歌妓曾唱牡丹那样美好地招待自己,使自己在此留连忘返。由此而自然忆起往年在彼相逢的情景,顿生别情,于是以“明年何处相逢”发问,引出下句“忽惊鹊起落桐”。原来题中所谓“送春”,不仅指别时春光已逝,更暗含着别后行踪未定、前途难卜之意。因此,上二句怀旧留恋,下二句则忽闻鹊声惊觉,从忆旧和留恋中回到现实。 眼前,一株绿荷引起作者无限怅惘。西风吹过荷花,左右摇荡,似在责怪自己久去不归,而荷花却早已把怨恨转嫁给了秋风。作者触景生情,虽未明言,但极为含蓄深沉。 下片由写景到抒情。“莫叹”反衬出离别时彼此都是难舍难分的心绪。“一尊未晓犹同”一句说明他们虽然分别在即,却还像以往一样相聚在一起饮酒赋诗,纵谈天下大事。他们相互之间的情谊是多么深厚!因此尽管分别在即,但不愿就此分手。于是由“莫叹”而劝勉对方不要叹惜离别,又由劝勉对方而深感有愧于对方。这样写就加深了诗歌的意境。 末二句写自己由于难舍友人,决定回到京师之后探问他的行踪。本来这不过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却巧妙地以“江湖春水阔”为衬托,使得这常情更见出之高远而耐人寻味。最后又将一己的离情别绪扩展到“归梦故园中”,再给诗歌平添出许多深意。 全诗写景如画,抒情真挚而深细。作者善于从虚实两方面入手,将眼前景、身外景和心内景融而为一,将别情离绪融入景色描绘之中。 另外,这首诗的语言也很有特点。作者运用浅近自然的语言和质朴明畅的语调,娓娓动听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眷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