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七峰七诗韵 -
宋,包恢
形相犹吾庐,主者自有执。
执乃所性存,不计年百十。
庐则有坏时,似井废不汲。
能原始要终,修短非缓急。
这首诗以一种哲学和人生的视角,表达了对形相、执著、存性、修短等问题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形相犹吾庐”,诗中以“庐”为喻,象征着人的形相,如同我们的身体一样,是自然而然的存在。而“主者自有执”,这里的“执”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执着,也就是对形相的掌控和把握。然而,“执”并非一种外在的强求,而是内在的“性存”,即人的本性所在。换句话说,对于形相的掌控并非强加于身,而是本性的自然体现。
接下来,“庐则有坏时,似井废不汲”,这是对形相变化的描述,象征着生活中的各种困境和挫折。就像“庐”会坏一样,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废不汲”则是对问题的应对方式,就如同废弃的井不再汲水一样,我们要学会放下过去,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找到新的解决方式。
然后,“能原始要终”,这里的“原始”是指追寻根源,“要终”是指掌握终点。这表达了人生中一种重要的智慧,即要把握事物的根源和终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修短非缓急,这里强调了人生的长短并不是衡量问题的关键,而应注重如何处理问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形相、执著、存性、修短等概念,表达了一种从容淡定、理性应对生活的态度。无论生活中遇到何种困境,都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这种态度不仅适用于个人生活,也适用于社会和政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