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诗 -
魏晋,袁宏
息足回阿。
圆坐长林。
披榛即涧。
藉草依阴。
这句诗出自晋代王徽之的《述怀示道根》,意思是他在这片树林中坐下来休息,面对长条的杂树。他把身体倾斜在草地上,以靠着杂草和树阴来舒缓身体和灵魂。这里运用了多个简单的名词进行排列组合,表现出作者所处环境的寂静、清幽和自在。同时,这也传达出作者暂时放下了生活的忙碌和烦恼,沉浸在自然之中的内心平静和愉悦。
然而,这并不是完整的诗句,原句应该是“息足喧埃外,圆坐静林端。披榛通窈曲,藉草即榛深。”在这里,“喧埃”是指喧嚣的世界,“圆坐”则是一种端正的坐姿,象征着内心平静。“榛”是指榛树丛,“窈曲”是指树林中的曲径通幽之处,“藉草”则是踩踏着草地,三者连用则形象地描绘出了作者的舒适、悠闲之境。
总体而言,这句诗营造了一个静谧、自在、舒适的自然环境,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放松。这也正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艺术境界——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