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栌,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这首词是作者经过石头城时,有感于昔日这里是南朝宋、齐、梁、陈等六朝都城,如今都已不在,江城空阔,只剩下自己和一颗落寞孤寂的心,而在悲叹六朝兴亡史,古今豪杰的消失。此词怀古抒情,通过描写昔日六朝帝王之都的石头城今已人烟稀少的荒凉景象,隐晦地表达出作者感慨历史盛衰,憧憬安定团结的深意。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从亡关东来到江南游赏,“空”,似胸罗万里;却又空虚迷茫;等到举目四望,只见天低楚吴,目无所瞩,显示出他“在官场人应眼空无物”的高格深情!是对人生转变和彻底解脱的一种铺垫。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三、四句概说金陵的胜迹。在古金陵一带,面对苍茫大地,指点六朝古迹遗存,而唯有青山依旧矗立。这里大有“人世间何处寻往日帝王州”的感慨。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三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描绘历史上激烈的战争场面。“蔽日”、“连云”两个形象鲜明的词语生动地描绘出战船遮天蔽日的混乱状况。战后的战场一片荒凉,“白骨如山”令人怵目惊心,“六代豪杰”的结局却是如此悲惨,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作者慨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作古;还暗喻北宋王朝危机四伏,正在走向衰亡。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此句为杜牧《题乌江亭》诗句的概括、再形象化。“一江”,即长江;“消磨”,即磨灭、丧失之意。作者慨叹国家统一事业和豪杰人物在历史上徒然消磨!
下阕写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无限怅惘:“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富贵功名一场梦,“东风辇路”,暗指昔日皇家极盛之地;然而宫殿却空伫立着;一切都是那样凄凉寂寞。“离宫”、“辇路”点染了古今兴亡之感。“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借石头城寂寥破败之景抒发对北宋王朝的愤懑之情。“落日”、“鬼火”象征着北宋国势日渐衰微,正是行将没落。这不能不引起深广的忧虑。以上三层跌宕之后,词人展开了对往昔英雄人物的回忆:那歌舞于尊前的生活使词人轻易地发出了华年暗换的深沉感叹:“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道出全篇的主旨,表达了对消逝的时代英雄的无限怀念。全词含蓄深沉,言短情长。在以形象生动之景表达深长之情上,上阕是成功的。这首词作者巧妙运用杜牧《题乌江亭》中的诗句点染手法和《石头城》中的以景结情的手法使这首词含蓄深长。从全词来看,此词借石头城怀古抒发了词人对北宋王朝的愤懑之情和历史兴亡的无限怅惘。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一是巧妙地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作者将一座古老的亭台赋予人的情感,并运用了点染的手法。二是以景结情。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一幅幅悲凉凄清的画面:如六朝国都曾经有过的繁荣景象;破败凄清的离宫;衰草连天的辇路;明灭的鬼火等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作者的伤感之情。
全词写得苍凉沉郁,意境深远。同时借咏史以抒怀,寄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通过对昔日帝王州石头城的凭吊和今昔的对比描写来讽刺和暗示当时北宋朝廷在朝政上的种种弊端与宋王朝国运的式微及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其中蕴含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深厚的现实感。也表现了作者深沉委婉、蕴藉含蓄而不失豪放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