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德寺 -
宋,朴通
平昔常闻风水洞,重山複水去无穷。
因缘偶入云泉路,林下先闻接客钟。
《恩德寺》是宋代诗人朴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恩德寺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首句“古刹依山麓”,以“古刹”为切入点,勾勒出恩德寺依山而建的地理环境。这里的“古刹”指的是寺庙,暗示着恩德寺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依山麓”也表现出恩德寺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使得寺庙更显宁静、神秘。
第二句“幽深净如拭”,通过对恩德寺内部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的清净、幽深。这里的“净如拭”形象地表现了寺庙内部的整洁,给人一种心灵净化的感觉。这种描绘不仅突显了恩德寺的庄重氛围,也传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喜爱和向往。
第三句“竹树森成幄”,以竹子和树木为主体,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这里的“森成幄”意味着竹子和树木繁茂,形成了一片绿色的屏障。这种描绘既展示了恩德寺周边丰富的植被,也为寺庙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最后一句“云房缭四隅”,通过对云房的描绘,展现了恩德寺建筑的独特风格。这里的“云房”指的是寺庙中的僧舍,而“缭四隅”则形象地表现了僧舍在寺庙四周环绕的景象。这种描绘既突显了恩德寺的建筑特色,也传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恩德寺》这首诗通过对恩德寺地理环境、内部环境和建筑特色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宁静、庄重和神秘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