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
唐,陈陶
昔年嫖姚护羌月,今照嫖姚双鬓雪。
青冢曾无尺寸归,锦书多寄穷荒骨。
百战金疮体沙碛,乡心一片悬秋碧。
汉城应期破镜时,胡尘万里婵娟隔。
度碛冲云朔风起,边笳欲晚生青珥。
陇上横吹霜色刀,何年断得匈奴臂。
这是一首感怀诗,作者通过对当年护羌、破虏之典的回顾,抒发了对功业已逝、流落边地的悲凉之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去的朋友深切的怀念。
首联写出了作者的无限感慨。上句谓岁月不居,时光飞逝,转眼间自己已由当年的青年将领而为衰老的白发夫君;下句言当年的“嫖姚”(即嫖姚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的武官,负责开疆拓境),而今也已是须发皆白,老之将至了。这不仅暗示了岁月无情,时光难再,亦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辛苦征战、无暇及家的感念,同时又引出下文的伤逝之情。“青冢”句述朋友逝去的早逝的妻子和久不能归的乡国。“锦书多寄穷荒骨”说明妻子死后,已是孤苦无依的飘零生涯,所以更加怀念故国亲人,可谓孤苦凄凉,百感交集。颔联前句承上青冢、锦书而来,既写到墓地只有丈许长回望台般的失望之情,也想到“长城万里今亡绝,渭水思流辽不绝”(王维《陇头吟》)这样沉痛的问题;后句从征战的艰苦出发,慨叹此次因遇宴席间惊而返回(以庆功遇变相对比、衬托),说不定什么时候再死于沙场;即使真的返回故乡,也只能带着异族胜利者的满腔悲愤在游子之乡聊度岁月罢了。这些句子既关念功败垂成的英雄悲剧,也是对当世被金兵践踏的山河的悲叹。以上诸意趣均未明言,却自然蕴含于其中,令人回味无穷。
诗的前半从往事写到今景,昔日的伤痛与今事的感伤交织在一起,形成情感的多变与深沉。诗的后半却明朗、振起、升华。“汉城”二句言“破镜重圆”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异代,却能在我的心上与往事相照应。“胡尘”二句则是理想的高唱与胸襟的开阔。“度碛”二句更是因自己的失足异域而对建功立业的希望充满了失望和悲哀,一切为往事、为无情的时光所破碎、摧残,感到人生短暂而更思欲补天补地,其中更有反抗异族的斗志和誓杀回师的勇气!后二句字里行间均含无限的激动人心的力量。此诗格调苍凉雄浑、深沉激越;语言凝炼、富有表现力;句法摇曳多姿;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这种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是与所抒之情和所言之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可见此诗是“情与景的妙合”。
总之此诗把过去和现在结合在一起写来抒情,由虚而实、由实而虚,真是“语淡而情深”,委婉动人。前有伏笔相承,后有飞扬作结,层层蓄势而一气贯注,使诗人悲壮的激情表现出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评论此诗时说:“不用力雕琢,而情韵天然。”实是经验之谈。因为优秀的诗歌多是“情真意真”,并非刻意求工、炫技和扭捏作态所致。所以只有真感情才能打动人心。诗人对古事、旧情不作对举和翻新,只在情感和志节上着眼并下功夫,这便是此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因此此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并享有盛名。清代杨伦在《杜诗镜铨》中对此诗的评价是:“前半沉郁顿挫。”这评价是很准确的。此诗的前半部分确实写得沉郁顿挫、苍凉雄浑;后半部分则明朗开阔、高扬振拔。这正体现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性和变化多端的特点。所以清代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此诗:“前半沉雄博大。”这“沉雄博大”四字正是此诗艺术风格的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