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 清,梁启超

亚洲大陆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
尽瘁国事不得志,断发胡服走扶桑。
扶桑之居读书尚友既一载,耳目神气颇发皇。
少年悬弧四方志,未敢久恋蓬莱乡。
誓将适彼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问政求学观其光。
乃于西历一千八百九十九年腊月晦日之夜半,扁舟横渡太平洋。
其时人静月黑夜悄悄,怒波碎打寒星芒。
海底蛟龙睡初起,欲嘘未嘘欲舞未舞深潜藏。
其时彼士兀然坐,澄心摄虑游窅茫。
正住华严法界第三观,帝网深处无数镜影涵其旁。
蓦然忽想今夕何夕地何地,乃是新旧二世纪之界线,东西两半球之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任公的梁姓士人,他为了追求共和政体的祖国而远渡太平洋,前往异国他乡求学、观光的情景。 首段通过描述任公的姓名、国籍、志向和出海前的准备,展现出他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渡海途中的环境,展现出任公面对未知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第二段中,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任公在海上的所见所感。他仿佛看到了新旧世纪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交汇点,表现了任公胸怀大志、放眼世界的决心。这种强烈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任公的敬仰和赞美。 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对任公的敬意和赞美。诗人通过描绘任公的形象和行为,展现了他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也表达了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感动的诗歌,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任公的形象和信念,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