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 唐,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这首诗是借用了关于杜鹃鸟的传说。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帝杜环死后化身,而杜鹃鸟的鸣声凄切,犹如“不如归去”,在古人之中是很有几分悲剧色彩的。全诗紧紧围绕杜鹃的传说展开。 首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两句,即饱含着杜鹃的哀怨与凄楚。“冤亡”、“啼血”可见悲痛之深,令人闻之也忍不住要落泪。此时无声胜有声。“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两句一振奋,一转折,杜鹃啼鸣唤醒人们的灵魂,可是它自己却要在茫茫山林中寻找归宿。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杜鹃的无望等待。 全诗运用传说和丰富的想象,从正面描绘与侧面渲染相结合,成功地塑造了杜鹃这一悲剧性的悲剧英雄形象。诗人借此告诉人们:人生在世何事能遂愿,不如早早脱人世。这是诗人对人生的哀叹,也是对未来的无奈和惶恐。 这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刻。诗人通过杜鹃这一形象告诉人们:人生在世何事能遂愿,不如早早脱人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哀叹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