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上薛侍郎 - 唐,李端

蓬荜春风起,开帘却自悲。
如何飘梗处,又到采兰时。
明镜方重照,微诚寄一辞。
家贫求禄早,身贱报恩迟。
幸得皮存矣,须劳翼长之。
铭肌非厚答,肉骨是前期。
纵觉新人好,宁忘旧主疑。
终惭太丘道,不为小生私。
这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理的诗。下面我将分几个部分进行解读: 1. 开头两句:“蓬荜春风起,开帘却自悲。” 描述了作者的生活状态,如同在春风中吹拂的蓬门荜户,充满希望和生机。然而,开帘看到外面的世界,却又感到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悲凉。这体现了人生的两面性: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悲伤的一面。 2. 第三到第八句:“如何飘梗处,又到采兰时。” “采兰”是古代的一种礼仪,表示对人的尊敬。这里作者用“飘梗”来比喻自己的漂泊不定,又恰逢采兰的时刻,表达了生活的无常和无奈。 3. 接下来的四句:“明镜方重照,微诚寄一辞。” 描述了作者对自己的反思和期许。明镜高悬,反映出自己的真实面貌,作者希望通过这面镜子,表达出自己的微薄心意。 4. 第十到第十二句:“家贫求禄早,身贱报恩迟。” 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深刻反思。他意识到自己出身贫寒,追求功名之路早早开始,但报效恩人却显得过于迟缓。这既是作者的自责,也是对现实的无奈感叹。 5. 接下来的四句:“幸得皮存矣,须劳翼长之。铭肌非厚答,肉骨是前期。” 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念。他庆幸自己还有皮存在(比喻自己的基本品德还在),并期待自己能够努力展翅高飞(表达对未来的期望)。尽管回报可能微薄(“铭肌非厚答”),但这是他应得的(“肉骨是前期”)。 6. 最后四句:“纵觉新人好,宁忘旧主疑。” 这两句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尽管新人可能更好(“纵觉”表示即使觉得),但作者不忘旧日的恩情和信任(“宁忘”表示不会忘记),表现出忠诚和感恩。 7. 结尾两句:“终惭太丘道,不为小生私。” 这里的“太丘道”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指的是陈寔的品德。作者以此自谦,表达了对道德和忠诚的敬仰,同时也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并非出于私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反思,以及对忠诚、感恩和道德的敬仰。其中既有对生活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念。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即忠诚、感恩和坚守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