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迷路 - 明,汤显祖

借问采茶女,烟霞路几重。
屏山遮不断,前面剪刀峰。
《借问采茶女》是唐朝刘兼的诗作。 诗中借采茶女一问,把峰峦叠翠的茶山作了绝妙的介绍。烟霞路重,是说峰峦叠翠,云雾缭绕,迷迷蒙蒙,一重重、一层层,自远而近,如云如带。透过重峦叠翠,隐约可见隐居山中的女子正用柔嫩的双手在翠绿欲滴的茶枝上来回采摘着春茶。当头一联借人问语来写山深雾锁的景象,形象贴切地勾勒出茶山的特点。“屏山遮不断”一句承上,与上句结合贴切。而“剪刀峰”字面虽指采茶女所持的工具,但借乐府常用曲名,自然使人联想到“剪刀春水”,眼前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采茶图景。 此诗虽未直接写茶叶,却透过“采茶女”三句把茶叶的翠绿欲滴、生机盎然充分表现出来。读后如立于山间,亲见那青翠缭绕、云雾飘渺的景象。全诗用语简练,诗行平正,仅用一联七字句即把一幅山茶图呈现在读者面前。剪断镜头,诗人又摄下“采茶女”另一镜头画面:头插几朵野花,边唱边采边摘。从这一镜头中可见茶叶鲜嫩,采茶动作优美、娴熟。一连串的美景浮现在读者的眼前。另外此诗将隐居山中的人事时令写得极其简练传神。看似事象平平淡淡无奇,其实不然。写山色经过笔锋轻转,重在一句“屏山遮不断”,事象毕现;接下不言茶之采摘与制作而突出春日“采茶女”之美,轻轻一点,“情到深处意不尽”,诗意之妙于此可见。 借景抒情是诗歌常用的手法,“借问采茶女”这一问实际上是借问山色,是借山色传达诗情画意给读者。这首诗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语言简练朴实,不刻意追求华丽词藻与雕琢字句,而重在传情达意,意趣盎然。全诗既写出了“借问”的神情状貌,又写出了“采茶女”的美丽形象和动人歌喉,同时又将一幅生动的山间春景图呈现给了读者。这也许就是这首诗能触动读者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