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 - 宋,陈宝之

少年落魄走京华,老大无钱赴酒家。
羞作寺丞门里客,一片明月照梅花。
《自述》是宋代诗人陈宝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感慨。 首句“生来骨相奇”,以“生来”二字开篇,表明诗人对自己的身世和命运有着深刻的认识。接下来的“骨相奇”三字,既描绘了诗人的外貌特征,又暗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命运。这里的“骨相”一词,既有生理上的骨骼结构之意,又有命理学上的命运之说,一语双关,富有哲理。 第二句“不入时人意”,表达了诗人与世俗的格格不入。这里的“时人”指的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审美观念。诗人认为自己的骨相奇特,与世俗的审美观念不符,因此无法得到时人的认同和欣赏。这里的“不入”二字,既是对时人的批判,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无奈和哀叹。 第三句“只今成老丑”,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年华已逝、容颜不再的感慨。这里的“只今”二字,意味着诗人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晚年,而“成老丑”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此时的容貌。这里的“老丑”并非贬义词,而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沧桑和岁月痕迹的一种客观描述。 最后一句“犹有未刊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怀揣着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这里的“未刊诗”指的是诗人尚未发表或传世的诗作。诗人在晚年仍然坚持创作,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同时,这句话也传达了诗人对诗歌事业的忠诚和信仰,即使面临世俗的不理解和排斥,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总的来说,《自述》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感慨。诗人通过对自身骨相、命运、年华和诗歌事业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