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廊庙补天手 - 宋,徐鹿卿

廊庙补天手,夷夏想威名。
上前张胆明目,倾倒汉公卿。
二百年来章贡,前赵后萧相,今古两豪英。
四海望霖雨,可但总祥刑。


自儿时,文字里,已心倾。
魁躔邈在霄汉,薄宦偶趋承。
山见崆峒秀丽,水见玉虹清绝,犹愿见先生。
寄语二三子,洙泗在江城。
《水调歌头·廊庙补天手》是宋代徐鹿卿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赞扬了范如山的才德,下片则着重写他对范如山的期望之情。 首句“人物正寥阔”,开门见山地指出:国家正值人才缺乏之时。作者以一“正”字强调“人物寥阔”的现状,并暗含着人才辈出的历史时期已经过去,而今是缺乏杰出人才的时期。次句“好趁秋光收获”。意谓大好时光幸而尚存,应抓紧时间,去“收获”人才。“收”者,揽取、接纳之意;作者不言“选拔”,而言“收获”,一则体现其对人才的渴求之情,二则又与上文“秋光”照应。接着第三句道:“天下浮名,世间闲暇客,都笑佳人独步。”此处作者把那些碌碌无为的庸才、那些贪图安逸的人和洁身自好的佳人对比起来写,以衬托范如山超然物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这三句从国家写到个人,由社会写到人生,笔触既宽广又有层次。 接下来四句转而叙述范如山的经历和才能。“单父层台,二祖禅刹,黄叶黄花处。”这里连用三个典故来写范如山的足迹所至之处。单父(今山东单县)是春秋时鲁国地名,宓子贱曾为单父宰,他治理的地方“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吕氏春秋·察贤》)。二祖禅刹指佛教禅宗二祖慧可法师曾在光州(今河南潢川县)东山寺聚徒说法多年。这两个地方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道家、佛家圣地。“黄叶黄花处”则泛指古迹旧踪。作者说范如山踏遍这些地方,可见其阅历之广、见识之博。最后三句写范如山的学识才能:“胜概胸中贮,妙语云笺缀。”说他能将所见所闻装在胸中,用云样的浓墨把精妙的词语连结成篇。这两句赞颂了范如山的博学多才和善于表达的才能。 下片首句“几人兼此二美,向世间富贵,五福俱全。”这里称赞范如山是个少见的人才,既能游历四方、博览群书,又能妙笔生花、著作等身。然后接着说:“世事何如难逆睹,但细数今朝,贤者孰非。”意谓人世间的事难以预料,谁能知道今后会有什么变化呢?然而只要数一数今天朝廷中的大员们,就可以发现没有谁是真正有德行的贤者。这两句忧国忧民之心流露无遗。紧接着两句:“甲第纷纷粱肉厌,应须把酒,细读《南华》。”这里抨击了当时官场的腐朽风气:达官贵人们整天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早已吃腻了美食佳肴;他们应该放下架子,拿起酒杯来细细地品味庄子的《南华真经》。这两句写得幽默而又尖锐泼辣。最后三句:“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这里化用唐代白居易的两个典故:一是白居易曾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琵琶行》,其中描写了一个弹琵琶的歌女自述被侮辱被损害的经历:“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二是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而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马时,一次在雪夜与友人到洛阳龙门附近的香山寺游玩,即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寄洛城李相公》:“微雪将军出每晓战……可怜风景浙东西。”作者借此典喻指自己虽身处逆境却仍保持着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旷达乐观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