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 -
宋,朱熹
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
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
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
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
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
这首诗《昔人读书处》是一首对过去读书场所的赞美诗,它描绘了这些场所的历史变迁和现代复兴,表达了对这些场所的敬意和怀念。
首联“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诗人以一种怀旧和敬仰的心情,描绘了过去的读书场所,这里曾经是古人读书的地方,现在变成了田地和鹿场。这一转变,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也暗示了这些场所的历史重要性。
颔联“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这些场所的赞美和重视。随着时代的变迁,世道有升有降,但这些读书场所却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表彰。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传统价值的认同。
颈联“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诗人对过去的读书场所的弦歌文化表示了深深的怀念。然而,现在的这些场所似乎已经失去了这种文化氛围,山水之间也失去了往日的辉光。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文化的怀念和对现在文化氛围的担忧。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描绘了这些场所的现在状态。“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这里的“荒榛”代表了过去的荒凉和衰败,而“圣谟”则代表了现在的繁荣和昌盛。诗人对这里的改变表示了欣慰和赞赏。同时,“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这里也表达了对来访者的欢迎和期待。
最后,“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这两句表达了对来访者的感激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的读书场所的怀念和对人才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过去读书场所的诗篇,它通过对这些场所的历史变迁和现代复兴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人才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现在文化氛围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