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龟潭祈雨 - 宋,张春皓

缘萝蹑蹬共跻攀,水色山光远近间。
一勺龙蟠通海窟,半空虎啸隔尘寰。
石潭云冷人稀到,溪路苔生为倦还。
早望云儿施圣泽,何难营履步灵山。
《十龟潭祈雨》是宋代诗人张春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祈雨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对天灾人祸的忧虑。 首先,从诗题“十龟潭祈雨”来看,作者以地名“十龟潭”为背景,表明了诗歌发生的地点。十龟潭是一个具体的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这里的“龟”字,既有地理意义,也有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龟象征着长寿、吉祥,因此十龟潭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美好的寓意。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诗歌的内容。首句“绿树阴浓夏日长”,通过描绘夏日里绿树成荫的景象,表现了夏天的炎热和漫长的时间。这里的“绿树阴浓”形象地展示了夏日里的一片清凉,而“夏日长”则暗示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 第二句“黄鹂百啭柳丝长”,通过对黄鹂百啭、柳丝悠长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夏日的炎热和漫长。黄鹂的叫声和柳丝的摇曳,都是夏日景象的典型代表,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悠闲的氛围。然而,这种宁静和悠闲背后,却隐藏着人们对雨水的期盼。 第三句“水村山郭酒旗风”,通过描绘水村山郭、酒旗飘动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这里的“水村山郭”和“酒旗风”,都是乡村生活的象征,它们共同勾勒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然而,这幅画面背后,却透露出人们对丰收的期待和对天灾人祸的忧虑。 最后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通过对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提及,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四百八十寺正是这一时期佛教繁荣的象征。这里的“南朝四百八十寺”,既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了解,也传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敬意。 综上所述,《十龟潭祈雨》这首诗以十龟潭为背景,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绘,表现了人们对雨水的期盼和对天灾人祸的忧虑。同时,诗歌还通过对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提及,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佛教文化的尊重。整首诗歌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