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感事 - 明,林俊

老销髀肉愧征鞍,目对人心日转难。
尽索丁奇翻戊校,几烹丙穴侑辛盘。
马鸣路黑边麈满,巷哭堂深短烛寒。
惆怅乱阶谁首事,范阳无地葬衣冠。
这首诗是通过对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句“老销髀肉愧征鞍”中,“销髀肉”是一个典故,出自《三国志》中的典故刘备髀里肉生的故事,用来形容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而“征鞍”则象征着远行的艰辛和生活的艰难。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年华老去、奔波在外的无奈和愧疚。 “目对人心日转难”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日渐败坏的忧虑和无奈。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这是诗人经常表达的感慨。 “尽索丁奇翻戊校,几烹丙穴侑辛盘”两句诗则是对社会黑暗面的具体描绘。其中,“丁奇”、“戊校”象征着权力与权力斗争,“丙穴”则象征着资源与财富,“侑辛盘”则象征着奢华的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资源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巨大、奢华风气盛行的愤慨。 “马鸣路黑边麈满,巷哭堂深短烛寒”两句诗则通过描绘黑暗、凄凉的环境,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愤慨之情。“路黑边麈满”象征着前途迷茫、社会黑暗,“巷哭堂深短烛寒”则暗示着生活的艰难和困苦。 最后,“惆怅乱阶谁首事,范阳无地葬衣冠”两句诗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悲叹。“范阳”是历史上的地名,常常用来代指战乱和纷争。“葬衣冠”则象征着世道人心败坏、道德沦丧,人们无处安放自己的灵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混乱、人心不古的无奈和悲叹。 整首诗通过对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诗人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