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事 - 明,沈泰鸿

空山秋月明,处处暮猿清。
不是愁肠断,还闻第四声。
这首诗的题目是《空山秋月明,处处暮猿清》。这首诗的开头两句“空山秋月明,处处暮猿清”,描绘了一幅深山秋夜的画面,充满了静谧和凄清。 “空山秋月明”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山中的秋天,月亮高悬,照亮了整个山谷。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只有明亮的月光和偶尔的猿声。 “处处暮猿清”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寂静和凄清的氛围。暮色中的猿声,清脆而凄婉,回荡在山谷中,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哀愁。 接下来的两句“不是愁肠断,还闻第四声”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无奈。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这种痛苦并非因为自身的愁肠寸断,而是因为听到猿声的悲鸣。猿声的悲鸣常常被用来象征悲伤和哀愁,这里也不例外。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情感深沉。它通过描绘深山秋夜的景象,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无奈。这种情感可能源于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也可能源于他对生活的某种理解或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深山秋夜景象,表达哀愁和无奈的诗。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