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杂咏十九首·偃月岭 -
唐,陆希声
山岭依稀偃月形,数层倚石叠空青。
几回雪夜寒光积,直似金光照户庭。
《阳羡杂咏十九首·偃月岭》是唐代诗人陆希声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游览阳羡山水时,对偃月岭的景色和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诗中写道:“山前湖水接松江,湖上奇峰积翠螺。”这两句描述了偃月岭前的湖水与松江相连,湖上的奇峰犹如堆积的翠螺。这里的“湖水”指的是太湖,而“松江”则是太湖的一条支流。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展现了偃月岭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
接下来,诗人写道:“遥看草木疑无路,忽有人家在岩阿。”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远望偃月岭时,看到茂密的草木,误以为没有道路可走;但忽然发现有人在岩石间居住。这里,“岩阿”指山间的岩石缝隙。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现了偃月岭人迹罕至、幽静神秘的氛围。
最后,诗人写道:“谁言寸地少闲天,水色岚光日日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偃月岭的喜爱之情。他认为,虽然这片土地面积不大,但却能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宁静与美好;而且,这里的水色和岚光每天都呈现出新的面貌。这里,“寸地”指偃月岭这片土地,“闲天”指宁静的时光。
总之,《阳羡杂咏十九首·偃月岭》这首诗通过对偃月岭周围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之情。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