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杂兴 - 明,秦约

猗猗鲁桑条,籊々湘竹竿。
并舍掩映之,客来相与看。
薄暮墟囿中,清宴有遗欢。
弋凫未用罝,烹鲤且登柈。
灵河素魄流,斗柄长阑干。
明朝还醉醒,毋辞共盘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画面,诗人以鲁桑和湘竹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场景。 首句“猗猗鲁桑条,籊々湘竹竿”,通过对鲁桑和湘竹的描绘,勾勒出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色。鲁桑象征着勤劳和丰收,湘竹则代表着坚韧和高洁。这两种植物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并舍掩映之,客来相与看”,描述了乡村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景象,以及邻里之间友好相处的氛围。这里的“客”可能是指来访的亲朋好友,也可能是指过路的行人,诗人通过这种描绘,传达了乡村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薄暮墟囿中,清宴有遗欢”描绘了夕阳西下时,人们在田野间举行宴会的场景。这里的“墟囿”指的是田野,而“清宴”则暗示了宴会的简朴和欢乐。诗人通过这种描绘,表现了乡村生活中朴实、快乐的一面。 “弋凫未用罝,烹鲤且登柈”描述了宴会上的美食。这里的“弋凫”指的是捕捉到的野鸭,而“罝”是一种捕鸟的工具。诗人没有使用罝来捕捉野鸭,而是将其烹饪成美味佳肴。这种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 “灵河素魄流,斗柄长阑干”描绘了夜晚的美景。这里的“灵河”指的是银河,而“素魄”则是指皎洁的月光。诗人通过这种描绘,表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最后一句“明朝还醉醒,毋辞共盘桓”,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向往。这里的“盘桓”意味着流连忘返,诗人希望与朋友们共同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鲁桑、湘竹、田野、宴会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画面,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