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南部,流经赵县。建于隋代(公元五八一-六一八年)大业年间(公元六零五-六一八年),由闻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一四零零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一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一二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赵州桥, 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由希鞘澜缟舷执孀钤纭⒈4孀詈玫木薮笫扒拧1挥盎彼谋χ弧薄=ㄓ谒宕笠(公元六零五-六一八)年间。桥长六四.四零米,跨径三七.零二米,券高七.二三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桥上有很多的东西,类型众多,丰富多彩。
赵州桥建成已距今一四零零年,经历了一零次水灾,八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一九六六年邢台发生的七.六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四零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闻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一三零零多年就说明了一切。一九六三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九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一五%),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一九七九年五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二八零零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一.五五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一九三三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七零-八零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一.五八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三零-四零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一零零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五个,桥上有车轮印,膝盖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