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分享 《定风波・重阳》苏轼原文和翻译

定风波·重阳Pyh中文字网

【宋】苏轼Pyh中文字网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Pyh中文字网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Pyh中文字网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Pyh中文字网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Pyh中文字网

注 释Pyh中文字网

定风波: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一作《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格律以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二仄韵,下片六句四仄韵,二平韵,即欧阳炯所做格律为正体,另有七种变体。Pyh中文字网

重阳:即重阳节。Pyh中文字网

携壶:带酒。翠微: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Pyh中文字网

涵:容纳,倒映。Pyh中文字网

初:第一次,刚刚。Pyh中文字网

尘世:人间。Pyh中文字网

酩酊(mǐng dǐng):沉醉,大醉。但:只是。酬:酬谢。Pyh中文字网

云峤(qiáo):耸入云霄的高山。Pyh中文字网

登临:登山临水。Pyh中文字网

斜晖:夕阳。Pyh中文字网

多少:数不清。Pyh中文字网

牛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Pyh中文字网

译 文Pyh中文字网

同客人带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年轻时头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Pyh中文字网

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古往今来有谁不老死,数不清啊,没有必要像齐景公登牛山触景生情而哭泣。Pyh中文字网

赏 析Pyh中文字网

上片,以景入情,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开头两句点明“上翠微”的行踪,描绘“江涵秋影”与“雁初飞”的两幅画面。触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三句人生箴言。趁着这大好的年华、大好的秋光大笑,插黄花。上片即花生情,也为过渡到下片暗示了一笔。Pyh中文字网

下片,由即花生情进入到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文化,称之为“酒文化现象”,苏轼也不例外。“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写把酒临风,喝个痛快是为了酬谢佳节。登山临水,同样也是为了酬谢佳节。即使夕阳快落山了,也用不着愁怨。夕阳是自然界中“无限好”的景致,自然人生“夕阳”也应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直言人的衰老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杜牧含蓄地说人生“只如此”,而苏轼则直言不讳人生“谁不老”。尤其词的最后引齐景公泣牛山的故事,传情达意,精炼入微,可谓妙笔。Pyh中文字网

全词,以景入情,即景生情。苏轼虽然感叹世事多艰,但是不消沉,不伤感,充分显示了苏轼对世事、人生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襟。Pyh中文字网

创作背景Pyh中文字网

宋神宗元丰四年(一零八一年)九月,重阳节到来,苏轼与徐君猷等客人登高赏菊,饮酒赋诗。苏轼有感于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心境一致,作该词以表达苏轼唯物的生死观。Pyh中文字网

作者简介Pyh中文字网

苏轼(一零三七年一月八日-一一零一年八月二四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闻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Pyh中文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