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邶风・二子乘舟》原文和翻译 好作文分享

国风·邶风·二子乘舟6Vl中文字网

【先秦】佚名6Vl中文字网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6Vl中文字网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6Vl中文字网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6Vl中文字网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6Vl中文字网

注释6Vl中文字网

二子:卫宣公的两个异母子。6Vl中文字网

景:通憬,远行貌。泛泛:飘荡貌。景:闻一多《诗经通义》“景读为‘迥’,言漂流渐远也”。6Vl中文字网

愿:思念貌。6Vl中文字网

养(yáng羊)养:心中烦躁不安。6Vl中文字网

瑕:训“胡”,通“无”。“不瑕”,犹言“不无”,疑惑、揣测之词。6Vl中文字网

译文6Vl中文字网

你俩乘船走了,船儿飘飘远去。多么思念你呵,心中烦躁不安。6Vl中文字网

你俩乘船走了,船影渐渐隐没。多么思念你呵,切莫遭遇灾祸!6Vl中文字网

赏析6Vl中文字网

这一次动情的送别,发生在河边。6Vl中文字网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两句点出送别地点发生在河边。两位年轻人拜别了亲友登上小船,在浩渺的河上飘飘远去,只留下一个零星小点,画面由近而远。“泛泛”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波光粼粼的场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送行的一行人在岸边伫立,久久不肯离去。骋目远望,悠悠无限思念之情。此处直抒送行者的留恋牵挂之情,更将送别的匆忙和难分难舍表现得淋漓尽致。“二子乘舟,泛泛其逝。”两位年轻人所乘之舟,早已在蓝天之下、长河之中逐渐远去,送行者却还痴痴站在河岸上远望。“愿言思子,不瑕有害!”这两句,是用祈祷的方式,传达情感上的递进和转折,恐怕只有亲人、朋友、爱人才会真正如此设身处地地惦念。在这割舍不断的牵念中,很自然地浮起忧思和对未来的担忧。6Vl中文字网

同是一首送别诗,《邶风·二子乘舟》写得远比《邶风·燕燕》单纯。全诗无一句比兴,诗中的意象,只有“二子”和一再重现和消逝的小舟。情感的抒泻,也没有《燕燕》那种“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的细节表现。但它的内涵却极为丰富:因为画面只有飘飘远逝的二子、船影,其余全为空白,便为读者的联想,留下了更多的空间;因为背景全无,甚至也不知道送行者究竟为谁,其表现的情感便突破了特定限制,而适合于“母子”、“男女”、“友朋”,成为一种具有极大涵盖面的“人间之情”。它之能够激发各种身份的读者之共鸣,而与诗人一起唏嘘、一起牵挂,甚至一起暗暗祈告,也就毫不奇怪了。6Vl中文字网

创作背景6Vl中文字网

此诗的写作背景,据《毛诗序》所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毛诗序》云:“《二子乘舟》,思场⑹僖病N佬樱辔溃松硕贾魇鞘病”毛传云:“宣公为橙∮谄肱溃嶂偌八贰K酚肫淠杆秤诠呈蛊耄乖粝却诎敝J僦愿常谷ブ吃唬‘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持粒唬‘君命杀我,寿有何罪?’又杀之。”刘向《新序·节士》则说寿知其母阴谋,遂与惩郏怪廴瞬坏蒙常“方乘舟时,掣的缚制渌酪玻啥魇”。现代学者有认同“闵场⑹”之说者,但持不同意见者亦多。闻一多先生猜测它“似母念子之词”(《风诗类钞》),也有学者断为一位父亲送别“二子”之作,均相近似。倘若要将它视为妻子送夫、朋友送人的诗,恐怕也无错处。总之坐实诗的本事,似乎比较牵强,还是将此篇视为一首送别诗比较合适。6Vl中文字网

诗经简介6Vl中文字网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三一一篇,其中六篇为笙诗,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6Vl中文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