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一九一零.三.二七—)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一九二八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一九二九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一九三二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二卷第三、四期合刊。
一九三二年五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七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一九三五年一零月,经保释出狱。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九三八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闻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一九四零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一九四四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人中国*。
一九四五年一零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一九五七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一九五八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一九五九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一九七九年彻底乎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著作书目: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集)一九三六,上海群众杂志公司
《北方》(诗集)一九三九(自费印出);一九四二,文生
《他死在第二次》(诗集)一九三九,上杂
《向太阳》(长诗)一九四零,海燕
《旷野》(诗集)一九四零,生活
《诗论》(理论)一九四一,桂林三户出版社
《反法西斯》(诗集)一九四三,华北书店;一九四六,读书
《吴满有》(长诗)一九四三,新华书店;一九四六,作家书屋
《黎明的通知》(诗集)一九四三,文化供给社
《愿春天早点来》(诗集)一九四四,桂林诗艺出版社
《雪里钻》(诗集)t九四四,新群
《献给乡村的诗》(诗集)一九四五,北门
《释新民主主义的文学》(理论)一九四七,香港海洋书屋
《走向胜利》(诗集)一九五零,文化工作社
《新文艺论集》一九五零,群益
《欢呼集》(诗集)一九五零,北京新华书店;一九五二,人文
《艾青选集》一九五一,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