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好作文分享

【主题】S9l中文字网

品味李白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峨眉山月歌》中“明月”的意象S9l中文字网

【教材分析】S9l中文字网

《闻王昌龄左 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四课中第二首诗歌。第一单元的提示里强调了学习方法——朗读法、品味语言法,这两种方法也是诗歌教学常用的方法。《峨眉山月歌》位于第三单元之后的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诗后附有比较具体的解读,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主旨。S9l中文字网

【教学设想】S9l中文字网

这两首诗是李白在不同时期所作,虽然处于教材的不同位置,但能否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学习?能否提炼出这两首诗共同特质,作为突破口,教给学生一种实用的读诗方法?我思索着并实践着。S9l中文字网

【教学目标】S9l中文字网

一.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重音,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并能熟读成诵。S9l中文字网

二.品味两首诗歌中“明月”意象的内涵,进而准确把握两首诗的主旨。S9l中文字网

三.积累含“月”的诗句。S9l中文字网

【教学重点】S9l中文字网

诵读诗歌,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明月”意象的内涵。S9l中文字网

【教学难点】S9l中文字网

分析“明月”意象的内涵,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S9l中文字网

【教学课时】S9l中文字网

一课时S9l中文字网

【教学过程】S9l中文字网

一、导入S9l中文字网

齐读诗句,大家猜猜写的是谁?S9l中文字网

屏显:S9l中文字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S9l中文字网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S9l中文字网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S9l中文字网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写的《寻李白》,这几句诗突出了“诗仙”李白的豪情和才气。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两首诗歌去感受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S9l中文字网

屏显:S9l中文字网

皎皎明月知我心——李白诗歌阅读教学设计S9l中文字网

(设计意图:用生动形象、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诗句引出诗人李白,引出课题。)S9l中文字网

二、初读诗歌寻明月之踪S9l中文字网

屏显:S9l中文字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S9l中文字网

【唐】李白S9l中文字网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S9l中文字网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S9l中文字网

峨眉山月歌S9l中文字网

【唐】 李白S9l中文字网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S9l中文字网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S9l中文字网

一.学生齐读,教师提醒学生注重断句,读准节奏。读后,教师指导朗读,教给学生断句的方法——七言绝句节奏的划分,兼顾意义和韵律两个方面,常规的方法是一分为二,即前四后三,还应照顾到具体的音节结构。七言古诗的音节结构基本上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根据这个方法,学生划分这两首诗的节奏。师生共同点评纠正。S9l中文字网

屏显:S9l中文字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S9l中文字网

【唐】李白S9l中文字网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S9l中文字网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S9l中文字网

峨眉/山月/歌S9l中文字网

【唐】李白S9l中文字网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S9l中文字网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S9l中文字网

二.学生再齐读,教师再点评。S9l中文字网

(设计意图:在诗歌教学中,朗读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反复朗读以及教师有效的朗读指导,可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提高鉴赏能力。)S9l中文字网

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三分钟,结合课文中注释及诗后附有的解读,疏通诗意。提出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问,师生共同解决。S9l中文字网

预设:①左迁——官员贬职、降职。S9l中文字网

②遥——远方。S9l中文字网

③闻道——听说。S9l中文字网

④愁心——满怀忧愁的心。S9l中文字网

⑤影入平羌江水流——月影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S9l中文字网

⑥为什么先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写起?S9l中文字网

提示:写景点明时令,显飘零之感。诗人选用了“杨花”、“子规”两个意象的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S9l中文字网

⑦教师引入意象的概念。S9l中文字网

屏显:S9l中文字网

意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S9l中文字网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S9l中文字网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高洁的品格。S9l中文字网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S9l中文字网

以折柳表惜别,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S9l中文字网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S9l中文字网

梧桐叶落,景象凄清,梧桐是孤独忧愁和离情别绪的意象。S9l中文字网

四.分别说出诗人李白在这两首诗歌中选用了哪些意象。S9l中文字网

【预设】第一首:杨花、子规、明月S9l中文字网

第二首:峨眉山月、月影、江水、夜S9l中文字网

五.这两首诗歌选取的共同意象是什么?S9l中文字网

【预设】明月。S9l中文字网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互学的方式,理解诗歌的内容,教师适时引出“意象”的文学概念,给学生鉴赏诗歌提供必需的脚手架。)S9l中文字网

三、细读诗歌品明月之情S9l中文字网

一.仔细品读诗歌,说说明月分别寄寓了诗人什么情感?请分别在两首诗歌中寻找到一个关键字。S9l中文字网

【预设】第一首:“愁”。S9l中文字网

明月寄寓了诗人的愁心。具体说来,是哪些愁呢?学生思考。S9l中文字网

教师补充写作背景: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王昌龄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王昌龄被贬龙标尉时,李白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S9l中文字网

预设:①对朋友被贬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思念之情;②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担忧;③对腐败时局的担忧;④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S9l中文字网

“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事物,但诗人通过想象,化抽象为形象,让具体可感的明月成为“愁”的载体,让皎皎明月成为诗人的代言。想这样通过想象,运用化抽象为形象手法的句子还有:S9l中文字网

屏显:S9l中文字网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S9l中文字网

愁是有重量的。S9l中文字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S9l中文字网

愁是可见的。S9l中文字网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S9l中文字网

愁是有形状的。S9l中文字网

第二首:“思”。S9l中文字网

明月寄寓了诗人“思君”之情。“君”具体指什么?S9l中文字网

教师补充背景:这是年轻的李白(二五岁)初离蜀地、游历中原时的作品,大约作于七二五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S9l中文字网

【预设】从表面看,“君”指家乡的月亮,实际上指家乡的山水和亲人朋友。“月是故乡明”,何况是秋天的月亮,更惹思乡之情。这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明月寄寓着诗人思念故乡思念故人、依依惜别之情。S9l中文字网

二. 小结:这堂课我们学到了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概括总结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准确把握主旨的读诗方法。S9l中文字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意象的丰富内涵,联系诗中的关键词去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教给学生一种鉴赏诗歌的方法。)S9l中文字网

三.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出情感。S9l中文字网

(设计意图:诗言志,歌咏言。在解读意象之后,学生把握了诗歌的主题,对内容的理解更深刻,再次朗读,应该能获得更多的情感方面的审美体验。)S9l中文字网

四、联读诗句赏明月之美S9l中文字网

一.课堂活动:古代诗歌中,还有不少借月抒怀的诗句,现在我们一起来一场关于“月”的飞花令。全班分为两队,一—四组为红队,五—八组为蓝队。获胜的队伍每组将获得一零分。S9l中文字网

二.教师小结:这里还有一些含“月”的诗句,请大家一起读。S9l中文字网

屏显:S9l中文字网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S9l中文字网

海上生明月,天边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S9l中文字网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S9l中文字网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S9l中文字网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S9l中文字网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S9l中文字网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S9l中文字网

(设计意图:通过积累含“月”的诗句丰富课堂学习的内容,增加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S9l中文字网

五、总结S9l中文字网

皎洁的明月仿佛就是李白的知己,懂得他对朋友的真情、对故乡的依恋、对时局的不满、对自己命运的担忧,明月陪伴着他的一生。最后据说他因醉酒后捞月而坠入江中溺水而亡。李白成为了千载以来无数后人心中仰慕的白月光。S9l中文字网

六、作业:S9l中文字网

一.流利背诵、准确默写这两首诗歌。S9l中文字网

二.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S9l中文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