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分享 《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rXI中文字网

一.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律,把握诗意。rXI中文字网

二.通过比较,体悟诗人情感,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rXI中文字网

【教学重难点】rXI中文字网

重点:体会诗歌的中蕴含的思想感情。rXI中文字网

难点:体悟人生真谛:无论失意自得,永葆爱国心。rXI中文字网

【教学方法】rXI中文字网

讲授法、比较法、朗读法rXI中文字网

【教学过程】rXI中文字网

(一)求同——导入新课rXI中文字网

齐读这两首古诗,说说为什么老师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明确:诗题中都有一个“登”字。)古代文人,登高必赋,这类诗作被称为“登临诗”。登临诗是用来抒发诗人登临某处(山、亭、台、楼、阁等)而生发的情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两首诗,探寻诗人的情感密码。rXI中文字网

(二)比异——读登临诗rXI中文字网

一.读准字音。rXI中文字网

二.区分古体诗与近体诗,把握诗歌节奏。rXI中文字网

《登幽州台歌》rXI中文字网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rXI中文字网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rXI中文字网

《登飞来峰》rXI中文字网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rXI中文字网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rXI中文字网

(三)比异——观登临景rXI中文字网

古人创作登临诗,一般思路是:登临某处、目见何景、生发何感、因何生情。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古诗学习。rXI中文字网

两位诗人登高远望,分别看到了什么样的景?rXI中文字网

陈子昂登幽州台,看到了天地悠悠,苍茫辽阔之景。rXI中文字网

王安石登飞来峰,看到了飞来峰高耸入云,浮云翻滚,视野开阔,朝气蓬勃,辉煌明亮之景。rXI中文字网

明确:诗人因登临地点不相同,所见景物自然也不同,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以景物为切入点,抓住诗歌意象,感知诗歌内容。rXI中文字网

(四)比异——品登临情rXI中文字网

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随情动,情因景生。哪一句诗,哪几个字,让你触摸到了诗人的登临情?rXI中文字网

明确: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悠悠”一词将时间的无尽、空间的无垠、个人的渺小生动展现;“不见”流露出诗人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rXI中文字网

“不畏”一词,让人看到了诗人的无所畏惧、豪情满怀、踌躇满志。rXI中文字网

二.知人论世究其因rXI中文字网

陈子昂人生经历:rXI中文字网

(一)富豪公子,弃武从文。rXI中文字网

(二)决心有为,北漂闯荡。rXI中文字网

(三)继续北上,摔琴闻名。rXI中文字网

(四)直言敢谏,奚落贬谪。rXI中文字网

(五)呐喊一声,响彻时空。rXI中文字网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三零岁时所作。皇佑二年(一零五零)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这首七绝。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rXI中文字网

(五)整合——感爱国心rXI中文字网

无论“独”或“无畏”,不管陈子昂失意或是王安石自得,他们心中激荡的是相同豪情壮志。他们有着对国家、对人民的历史责任感。报国为民强国志,建功立业爱国情。历朝历代不乏永葆爱国心的文人墨客。rXI中文字网

(六)作业布置——走进一类人rXI中文字网

一.按照登临诗的学习思路,比较阅读杜甫的《望岳》rXI中文字网

二.背诵默写三首古诗。rXI中文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