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于分数的学习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一/三,三是分母,一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一/三零。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一。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一/二,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二个一/二,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二/二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一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篇二:我的数学小实验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一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三八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三四.五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三.五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五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 八.五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三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一五零零人)及全国(一二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一三.九六立方米和一一一六九零零零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篇三:有趣的二十四点
星期天,我和扬文一起玩了二四点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每人分别抽四张牌,然后用“+ 、-、×、÷”这几种计算方法最后得数一定要得二四,就行了。
游戏开始了,我们各抽了四张牌。唉!我的牌怎么这么糟呀!你看,四张都是A。这时,只听扬文说:“我可以了,你看,五+五=一零,一零×二=二零,二零+四=二四。”第一轮,我输了。但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后面还有机会,我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赢一把。我又抽了四张牌“六、五、八、三”。我激动得马上脱口而出:“六-五=一,八×三=二四,二四÷一=二四。现在是一比一平了。”
扬文说:“有什么的,我一定会在下一回合胜过你的。”第三回合到了,我又抽了四张牌“一零、九、六、一零”。我一看傻眼了。忽然,只听扬文大声地喊道:“六×四=二四,二四+一-一=二四。二 比一我赢了。”我看着他那自得的样子,无计可施。
虽然这次游戏我输了,但是我觉得二四点真有趣,同时也感到数学真的很奇妙。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数学,灵活运用“+、-、×、÷”的混合运算,在下一次的二四点游戏中,一定要用得得心应手,当个高手。
篇四:我的发现
同学们,在你们的数学学习中是否和我一样,有一些不经意的发现?现在我就来介绍我的几个发现。
如果要你算一个多位数乘五,你是不是准备列竖式?我却可以口算,因为我发现一个小诀窍。想知道吗?让我来告诉你:算四八五三二×五的积,先找到这个数四八五三二零,再把它除以二,你会口算吗?二四二六六零这就是四八五三二×五的积了。知道为什么吗?我把原来的数先扩大一零倍,再缩小二倍,是不是相当于扩大五倍呀?你掌握这个小窍门了吗?
同样的发现我还有:一个数乘一.五只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为什么?)一个数乘一五呢?用刚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经想到了吧,再扩大一零倍就好了!
我还发现一个多位数,末两位符合这个要求:十位上十奇数,个位上是五,用它乘五,积的末两位肯定是七五。我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位数的个位与五相乘得二五,积的个位是五,向十位进二,而十位的奇数与五相乘的到的是几十五,这个五应该和个位进上来的五相加写在十位上,所以这个积的十位上肯定是七,个位上肯定是五。同样的道理,你不难推出,一个多位数十位上是偶数,个位上是五,它与五相乘,积的末两位肯定是二五。
这个发现能用我前面所说的一个数乘五的巧妙算法来解释吗?想想看,它们是一致的,因为这个数扩大一零倍后,末两位是五零,再除以二,可能百位上有余数一,与五零合起来一五零÷二=七五是末两位上的数字,也可能百位上没有余一,那么五零÷二的商就是末两位上的数字。
同学们,我的这个小发现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这是我自己动脑筋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伟大的发现不是由这点点滴滴组成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吧!
篇五:地瓜用处多
星期六,我跟妈妈到乡下老家。一路上,我看见农民伯伯正在收地瓜,一个个地瓜就像一个个胖娃娃,对着农民伯伯笑,妈妈告诉我: “现在是地瓜收获的季节” ,然后她又自言自语地说:“今天地瓜又丰富了” ,我说: “收这么多地瓜有什么用?” ,妈妈说: “地瓜作用可大着呢!它可以做成地瓜皮、地瓜粉、地瓜条……”
妈妈知道我学了百分数,就问我:五零 千克地瓜能榨出地瓜粉五千克,这些地瓜的出粉率是多少?如果奶奶今年榨五零零千克地瓜,那奶奶能收多少地瓜粉? 我算了算:
五/五零×一零零%=零.一×一零零%=一零%
五零零×一零%=五零(千克)
我算完了,对妈妈说: “地瓜出粉率是一零%,奶奶今年能收五零千克地瓜粉。”我好奇地问妈妈:“这么多地瓜粉,奶奶用它干什么呢?”奶奶说:“我们平潭的特色小吃——咸米时就少不了它,我们一家三口人吃一顿咸米就需地瓜粉零.四千克,那奶奶送我们一零斤,可供我们做几次咸米?” 我算了算:
一零÷零.四=二五(次)
我对妈妈说:“能做二五次” 。 妈妈说:“平均每月吃二次咸米 ,够吃一年吗?”我说:“还吃不完呢,过年时还可以加餐一次。 ”妈妈说: “你还真能算,其实它还可以做成茹粉汤、茹粉条、茹粉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