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二、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三、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四、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末石全为善也。
五、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六、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七、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八、天之道,有序而时,有度而节。循天之道以养其身,谓之道也。
九、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一零、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一一、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一二、众少成多,积小致拒,故圣人莫不以掩致明,以微致显。
一三、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一四、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
一五、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
一六、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
一七、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
一八、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一九、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二零、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二一、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二二、仁者所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二三、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二四、正其义不计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二五、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二六、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二七、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二八、承天意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
二九、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三零、以心之名,得人之诚。
三一、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三二、得志有喜,不可不戒。
三三、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
三四、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三五、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三六、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天不变道亦不变。
三七、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三八、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
三九、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四零、百乱之源,皆出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