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二、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三、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四、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五、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六、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七、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八、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九、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一零、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一一、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一二、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一三、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一四、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一五、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一六、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一七、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一八、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一九、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二零、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二一、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二二、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二三、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二四、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二五、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二六、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二七、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二八、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二九、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三零、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三一、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三二、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三三、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三四、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三五、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三六、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三七、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三八、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三九、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四零、心至苦,事至盛也。
四一、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四二、人才何常?褒之则如甘雨之兴苗,贬之则如严霜之凋物。
四三、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四四、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四五、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四六、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四七、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四八、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四九、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五零、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五一、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五二、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五三、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五四、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五五、乱极时站得住,才是有用之学。
五六、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五七、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五八、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五九、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六零、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六一、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六二、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六三、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六四、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六五、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六六、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六七、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六八、家有万金,不如进德修业可靠。
六九、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七零、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七一、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
七二、框扶社稷,功高盖世!
七三、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七四、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七五、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七六、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七七、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七八、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七九、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八零、世界上的人,其实就是棋枰上的子。
八一、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八二、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八三、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八四、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