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四、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六、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一零、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一一、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一二、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宋·罗大经
一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一四、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一五、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一六、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一七、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一八、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窦巩
一九、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二零、声溢金石,志华日月。——颜之推《祭屈原文》
二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二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明·凌蒙初
二三、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二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
二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卫灵公》
二六、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二七、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二八、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二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马致远
三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三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三二、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三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三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三五、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诸葛亮
三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三七、少年辛劳 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三八、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三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四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四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四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四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四四、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四五、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四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四七、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四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四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五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五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五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五三、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五四、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后汉书》
五五、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五六、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五七、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五八、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五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六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六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六二、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六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六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六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六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六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六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六九、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七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七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七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七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七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七五、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七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七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七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七九、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吕氏春秋》
八零、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八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八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