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所执,方能有所成。
严歌苓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被问到,从一个英语小白考入美国知名大学接受写作训练,还能拿到满A,是怎么做到的。
严歌苓回答:聪明人,用的都是笨办法。
考托福的时候,抱着书本死磕,把字典背下来;在异域谋生洗盘子,手臂上记满了单词,这样的人,能学不好英语吗?
天天坚持写作六-七个小时,天天六零零零字,坚持了三零年,这样的作家,能不高产吗?
写农村题材就下乡和老太太们同吃同住,写学校题材就跑去和学生们一起上课,这样的创作,能不优质吗?
如今严歌苓仍能保证每年都有高质量的作品上市,似乎永远灵感不断。
她接受采访时说:写作最大的敌人就是懒惰。即使是碰到写作思路受阻的时候,她也会坐到写字桌前,直到打开卡住的地方。
唯有日积月累的沉淀,才能带来蓄势待发的灵感。
聪明人都知道,没有捷径可走,他们把寻找捷径的精力用来默默前进。
钱钟书也说过一句: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他说的“笨功夫”,就是争分夺秒地读书。
钱钟书读清华时曾“横扫清华图书馆”。
有同学回忆说:钱钟书一个礼拜读中文书,一个礼拜读英文书。每个礼拜六,他把读过的书整理好,抱去图书馆还,再抱一堆回来。
钱钟书在清华呆了四年,连玉泉山、八大处都没有去过,所有的假期都用来读书了。
传言钱钟书记忆力超凡。他“过目不忘”的笨功夫,就是反复推敲和记忆。
钱钟书曾透露自己读书“不遗忘”秘诀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