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难,识证难。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医格言短句,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 气属阳而无形,血属有而有形。
二) 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三) 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之浅深。
四)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五)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六) 气有余则化为火,液有余则化为痰。
七)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八) 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九) 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
一零)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一一) 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一二) 知方而不知经,则失其理;知经而不知方,则失其宜。
一三) 阴中有阴,阳中有阴。
一四) 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
一五)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一六) 孤阴不长,独阳不成。
一七)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
一八)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一九)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二零)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二一) 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二二)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二三)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二四)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二五) 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
二六)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二七) 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二八)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二九) 不学无术,急于求售,医之过也。
三零) 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三一)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三二) 壮水之主以治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三三)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三四)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三五) 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
三六)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三七)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三八)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三九)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四零) 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四一) 肾精贵乎专涩,膀胱常欲气化。
四二)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四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四四) 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
四五) 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
四六)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四七)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四八)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四九) 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五零)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五一)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五二)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五三)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
五四)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五五) 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盛,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
五六) 血实气虚则肥,气实血虚则瘦。
五七) 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撑痢疾,饿伤寒。
五八)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五九) 阴以实为质,阳以虚为用。
六零) 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六一) 巧不离乎规矩,而实不泥乎规矩。
六二) 用药难,识证难。
六三) 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
六四)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六五) 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六六) 气和则血循经,气逆则血乱溢。
六七) 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