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语文课本。下面是学习了小编整理的叶圣陶的读书名言,欢迎阅读。
一、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二、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三、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四、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五、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六、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七、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八、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九、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一零、理想是事业之母。
一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一二、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一三、不要使用不足以看出学生精读效果的考问方法。
一四、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一五、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一六、自己摸索得来比向别人学更重要。
一七、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一八、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
一九、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二零、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二一、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二二、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二三、儿童时期如不经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可宝贵的锁钥。
二四、习惯就是由于多次重复和长期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
二五、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二六、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语文课本。
二七、要使生活向着求充实的路,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
二八、优良的文风应具备“三性”要求,即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其中准确性是基础和前提。
二九、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诸种心理能力中,想像力仅开发利用了百分之十五左右。
三零、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三一、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三二、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三三、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三四、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
三五、语文教学需采用启发诱导,温故知新,阅读与写作,精读与略读,经师与人师等相互结合的方法和原则。
三六、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三七、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重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
三八、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观察一般语言活动的使用频率,得到的结果是:“听占四五%,说占三零%,读占一六%,写占九%。
三九、语文老师要加强进修,边教边学,以身作则,自觉觉人。最要紧的是自己能读能作,不至于读而不懂,作而不通。
四零、语文教师以讲解为务者尚不乏其人,以为学生鲜能自览,必为之讲解始能明晓。鄙意则谓今日而言教育,此一点首宜打破。
叶圣陶的教育名言
一.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二.自己摸索得来比向别人学更重要。
三.“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重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
四.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六.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七.“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八.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九.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一零.……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 ……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一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一二.“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的纯技术的准备,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的流淌了。”
一三.叶圣陶谈语文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一般个别),归纳(个别一般),涵泳,体味,整饬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项。”
一四. 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一生着想,要想想学生将来怎样一辈子做人,想想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品德。
一五. 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都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如国文科在训练思想,养成使用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理化科在懂得自然,进而操纵自然之类;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
一六.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的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作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
一七.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
一八.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要以启发诱导为主,教师只须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多读、多想、多写、多改。只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长期的辅导和训练,学生自然就能学会举一反三、触处自伸的本领,尝到学习语文的甜头,得到学习语文的实益,这又会反过来进一步促使学生去“自求得之”,那就进入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成为“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
一九.阅读是从他人的经验中取得正确无误的,于我有用的,借以扩充我的知识,加多我的经验,增强我的能力。就是读文艺作品如诗歌小说等,也不是没事做闲消遣。好的文艺作品中总含有一种人生见解和社会观察,这对于我的立身处世都有极大的关系。
二零.语文教育说到底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全面的、善于处理生活的普通公民,决不能把学生训练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或大或小的官吏,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