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二、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杜甫《为农》
三、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四、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五、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刘禹锡《蜀先主庙》
六、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七、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边贡《重赠吴国宾》
八、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九、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刘因《观梅有感》
一零、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一一、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一二、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一三、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一四、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一五、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一六、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唐寅《把酒对月歌》
一七、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一八、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一九、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二零、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王维《少年行四首》
二一、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二二、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杜甫《岁晏行》
二三、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张华《游侠篇》
二四、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二五、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詹玉《醉蓬莱·归故山》
二六、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李商隐《陈后宫》
二七、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二八、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高適《塞下曲》
二九、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三零、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三一、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三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三三、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苏轼《念奴娇·中秋》
三四、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三五、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三六、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屈原《国殇》
三七、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三八、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三九、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四零、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四一、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曹操《薤露》
四二、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四三、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李商隐《富平少侯》
四四、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曹植《怨歌行》
四五、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李益《隋宫燕》
四六、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四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刘长卿《别严士元》
四八、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汪遵《咏昭君》
四九、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五零、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五一、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五二、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李白《秦女卷衣》
五三、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
五四、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五五、屈伸烟雾里,低举白云中。——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五六、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五七、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五八、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五九、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六零、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六一、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六二、于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贰处,登庸裴度。——李纲《念奴娇·宪宗平淮西》
六三、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李颀《送陈章甫》
六四、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六五、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六六、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六七、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六八、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六九、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七零、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七一、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李白《千里思》
七二、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七三、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七四、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七五、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七六、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张籍《蓟北旅思》
七七、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七八、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七九、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西施》
八零、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孔夷《南浦·旅怀》
八一、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八二、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八三、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八四、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八五、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八六、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李白《鞠歌行》
八七、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八八、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八九、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九零、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九一、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九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九三、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九四、国破山河落照红。——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九五、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九六、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九七、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九八、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李白《西施》
九九、衔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间不肯言。——汪遵《息国》
一零零、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郑畋《马嵬坡》
一零一、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一零二、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一零三、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一零四、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一零五、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一零六、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一零七、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一零八、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一零九、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一一零、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就义诗》
一一一、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一一二、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一一三、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一一四、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一一五、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罗隐《西施》
一一六、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一一七、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一一八、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一一九、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一二零、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查慎行《三闾祠》
一二一、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一二二、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一二三、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李白《渡荆门送别》
一二四、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一二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一二六、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赵鼎《寒食》
一二七、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一二八、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一二九、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陆龟蒙《吴宫怀古》
一三零、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一三一、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一三二、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刘沧《经炀帝行宫》
一三三、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于谦《岳忠武王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