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欲数而少,又欲顿而多。——曹庭栋
二、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发怒。——梁章矩
三、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朱德
四、善养者终之,旁忧者半之,虚用者夭之。——曹植
五、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李时珍
六、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张从正
七、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林逋
八、俭约不贪,则可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龙遵叙
九、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葛洪
一零、摄生之道,大忌嗔怒。——魏裔介
一一、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馁,悲则气消,恐则气下。——佚名
一二、风者,百病之始也。古人避风如避矢石焉。——曹庭栋
一三、保持一生壮健的真正方法是延长青春和心。——柯林斯
一四、养生如病,不得他求。——曹庭栋
一五、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吕不韦
一六、强忍着自己的眼泪,就等于慢性**。——威廉·弗雷
一七、心清则神静,神静则身宁,身宁则体健。——曾国藩
一八、食服常温,一体皆春;心气常顺,百病自退。——蔡清
一九、服药千副,不如一宵独卧;服药千朝,不如独卧一宵。——杨慎
二零、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蔡季通
二一、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有多忧。——徐甜斋
二二、衣不嫌过,食不嫌不及。——梁章钜
二三、草食之兽不疾易蒌,水生之虫不疾易水。——佚名
二四、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司空图
二五、太饥伤脾,太饱伤气。——曹庭栋
二六、早起,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孙思邈
二七、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佚名
二八、医能医病,不能医命。——鲁迅
二九、纵耳目之欲,恣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枚乘
三零、使身体充满精力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快活的习惯。——葛德文
三一、智者养生也,必须四时而调寒暑。——曹庭栋
三二、高位实疾颠,厚味实腊毒。——佚名
三三、治身不静则身危,养生之道在于动。——曾国藩
三四、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佚名
三五、寿命的缩短和思想的虚耗成正比。——达尔文
三六、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佚名
三七、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葛洪
三八、吕祖谦想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最好不要太过考虑身体的健康。——霍姆斯
三九、食过则成积聚,饮过则成痰癖。——梁章矩
四零、得而不喜,失而弗扰。——佚名
四一、乐之方至,乐而弗骄;患之将至,思而弗忧。——佚名
四二、治已病,不若治未病。——曹庭栋
四三、动摇则骨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吴普
四四、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李光庭
四五、妨碍休息和一定的睡眠是直接**。——徐特立
四六、有规律的生活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巴尔扎克
四七、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子
四八、心情愉快是**和精神的最佳卫生法。——乔治·桑
四九、食不语,寝不言。——佚名
五零、势顺则强,气顺则舒。——刘基
五一、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吕坤
五二、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佚名
五三、世上最好的医生是饮食有度、保持平安与喜悦的心情。——史威福特
五四、寤寐不惊忘嗜欲,何须采药烁金丹。——严慎修
五五、树怕剥皮,人怕伤心。——李悝
五六、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梁章矩
五七、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马克思
五八、世上最高级的三个医师:节食博士、安宁博士、快活博士。——史威夫特
五九、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张景岳
六零、要保持健康的身体,除了节食、安静这两位医生外,还有一位,就是快乐。——丘吉尔
六一、动静节宜,所以养生也;饮食衣服,所以养形也。——程颢、程颐
六二、饱食伤心,忠言逆耳。——佚名
六三、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中寒肠鸣腹痛。——《黄帝内经》
六四、心平则气自和。——王通
六五、居心要宽,持身要严。——申居郧
六六、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荀子
六七、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心气养身。——吕岩
六八、神虑澹则血气和,嗜欲胜则疾诊作。——佚名
六九、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庄子
七零、饮食节制常常使人头脑清醒思想敏捷。——富兰克林
七一、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林逋
七二、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何坦
七三、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徐荣
七四、医书治已病,平心和气治未病。——司马光
七五、多病无完身,久病无完气。——吕坤
七六、怒是猛虎,欲是深渊。——金缨
七七、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佚名
七八、食能以时,身必无灾。——佚名
七九、善治国者不忘危,善着生者不讳死。——钱琦
八零、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冬不极温,夏不极凉。——葛洪
八一、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林逋
八二、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八三、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钱琦
八四、心察损神,语多伤气。——申居郧
八五、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管仲
八六、安乐有致死之道,忧患为养生之本。——林逋
八七、欲得长生,腹中清;欲得不死,腹无屎。——马总
八八、厄穷而不悯,遗失而不怒。——韩婴
八九、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拜伦
九零、忧倦既积,灾衅必生。——佚名
九一、人该顺时,不可趋时。——申居郧
九二、动也,形气亦动;不动,积滞气郁。——华陀
九三、眼睛害病从手起,肚子害病从嘴起。——佚名
九四、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也。——吕不韦
九五、在家财断养花竹,出门则饱看山水。——《增广贤文》
九六、乐太盛则阳益,哀太甚则阴损。——班固
九七、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苏轼
九八、有一个方法可以让自己好看,就是尽量保持快乐的心境。——席幕蓉
九九、生命在于矛盾,在于运动,一旦矛盾消除,运动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歌德
一零零、放情者危,节欲者安。——桓范
一零一、养生之道,至暮夜而虚其腹,元气所以运转不穷。——杨名时
一零二、养生以不伤为本,积伤至尽则早亡。——葛洪
一零三、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孟郊
一零四、身安不如心安,心宽强如屋宽。——石天基
一零五、形坚则气全。——无名氏
一零六、此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思字为根本也。——李庆远
一零七、疾小不加理,浸*将遍身。——欧阳修
一零八、口腹不节,致病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林逋
一零九、朴能镇浮,静能御躁。——申居岩
一一零、精神萎靡不振的人,是没有生命的人。——佚名
一一一、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苏轼
一一二、习闲成懒,习懒成病。——颜之推
一一三、我们在坚持工作之外,还必须养成坚持休息的习惯。——梅兰芳
一一四、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一一五、谤来不戚,誉至不喜。——葛洪
一一六、休息是滋养疲乏的精神的保姆。——莎士比亚
一一七、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曹庭栋
一一八、养生之道,颜开喜笑。——佚名
一一九、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存之本。——林逋
一二零、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朱熹
一二一、节饮食而后得健康。——弗拉科利
一二二、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撅。——李光庭
一二三、达人观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为乐,死之为悲?——蒲松龄
一二四、烟有百弊而无一利,茶有百利而无一弊。——《黄帝内经》
一二五、节饮食,慎言语。——蒋捷
一二六、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蔡元培
一二七、笑长命,哭生病。——佚名
一二八、心气和平,五体安宁。——佚名
一二九、爽口物多终作疾。——李时珍
一三零、有人问我修身法,只种心田养此身。——吕岩
一三一、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嵇康
一三二、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佚名
一三三、书可益智,书可熏性,书可养生。——杨名时
一三四、饥梳头,饱洗澡。——杨慎
一三五、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刘安
一三六、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白居易
一三七、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钱大昕
一三八、元气在保养,谷神在守护。——《卫生诀》
一三九、冬寒犹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热必纳凉,凉入里也。——曹庭栋
一四零、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佚名
一四一、体欲常劳,食欲常少。——梁章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