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自端心,正念求度。
二.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
三.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
四.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五.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七.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八. "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九. 念起即觉,觉即不随。
一零. 迷途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一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二.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一三.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已通过去了,未来还没有来,想它干什么
一四. 应无所住处生其心!
一五. 有愧之人,则有善法; 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一六. 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
一七. 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一八. 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一九. 人在爱欲中,独来独往,独生独灭,自得喜乐,无有旁代。
二零. 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二一. 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暗,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二二. 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是名少欲。
二三. 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
二四. 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二五. 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入。是故汝等,常当摄念在心。
二六. 是故汝等,宜当端心,以质直为本。